“老邵,快呀,车流高峰期要来了。”昨天,当记者在甬金高速金华段见到清障员邵晨波时,他正把脑袋探进大卡车底部检查抛锚车辆情况。“车子不行啦,我们拖走吧。”一抬头,邵晨波的脸上挂满了汗珠,胸前被汗水浸透出了一个大大的“V”字。
记者下意识看了一眼时间,这才早上9时许,邵晨波一天里的第一轮“湿身”已经开始了。
高温炙烤,身上留下烫伤疤痕
邵晨波告诉记者,由于车辆抛锚在高速上,拖车拖叉要固定到准确位置,所以“钻车底”是工作中的标配。
炎炎夏日,当气温升至40摄氏度时,高速路面的温度就会稳稳地爬到50摄氏度以上,穿着单薄的工作服钻进车底,好比是大夏天抱着热水袋,烫得人无所适从。
“我们的工作就是在高温下尽快地为路面清障,避免更多事故的发生。”说着,邵晨波拿起一瓶水把自己淋湿,一转身又钻进了车底,开始手动调整拖叉位置。
从他开始作业到向外伸出大拇指表示“已固定好拖叉”,只用了短短5分钟。但记者发现,就这短短几分钟时间,他贴着地面的皮肤已经被烫得发红。
“浇水淋湿自己是为了避免烫伤皮肤。”说着,邵晨波向记者展示了他身上的多处“勋章”。“夏天被路面和金属烫伤是常有的事儿,尤其是车辆上的金属件,在高温的曝晒下温度非常高,双手和胳膊一不小心就会被烫出一个水泡,清障队每位队员身上都会有一些烫伤后留下的疤痕。”邵晨波说。
高温天气不仅人吃不消,车辆“罢工”次数也明显增多,高速公路清障作业量也因此大增。在业务量增大的情况下,邵晨波等队员需要确保每次清障任务接警3分钟内出动,为快速完成清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高速清障,越精准高效越安全
头顶烈日,脚踏“火炉”,这样的工作环境对常人来说无疑是个挑战,而高速清障队员在一些交通事故现场却往往一站就要几个小时,甚至还要参与清理事故现场货物和残碎品等高强度劳动。
“前段时间的一起交通事故,我和队员在太阳底下整整暴晒了2个小时。”邵晨波说,由于长时间顶着烈日工作,长时间的汗水浸透使大家的皮肤泡得有些发白。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仅那一天,邵晨波和队员们就出色完成了7次施救作业和1次预警待命任务。
“相对于清障作业任务,预警待命任务更为枯燥和乏累。但越是高温越要保安全,更需要集中精神予以关注,确保第一时间快速处置,把二次事故风险降到最低。”邵晨波说,有一次在完成预警任务后突感身体不适,经过简单的刮痧和拔罐治疗后,才感觉身体有所好转,然后又回到了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