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爱心无国界 “中国妈妈”张月珍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8-09-04 10:42:05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妈妈,我结婚了,过两三个月就来义乌看您。”

  “恭喜恭喜,妈妈很开心。”

  9月3日下午,53岁的张月珍打开微信,向记者展示她与“非洲儿子”阿多玛的通话记录,脸上溢满了自豪的神情。

  “你看,他的微信头像都换成了我的照片,嘻嘻。”张月珍指着阿多玛的微信头像说,那是她在央视录节目时拍的一张照片。当时,央视《外国人在中国》栏目组让她穿上汉服,专门给她拍了一组照片,阿多玛选的那张,看上去特别显温情。

  张月珍说,阿多玛来自尼日尔,今年33岁。尼日尔那边通信条件不太好,网络也不发达,她与阿多玛的日常联系只能通过微信。“微信里,他都叫我妈妈的,现在我也叫他儿子了。”

  说起与阿多玛的故事,张月珍觉得自己“沾”了阿多玛的光。“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家妇女,做的都是该做的事,如果不是因为阿多玛,我不可能上央视录节目的。”张月珍说,结识阿多玛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去年9月23日,义乌工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与在义乌的非洲外商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义乌非洲杯足球赛,来自非洲尼日尔的留学生阿多玛在比赛中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送进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阿多玛只身在义乌留学,根本承担不了昂贵的医药费。面对陷入昏迷和几近瘫痪状况的他,驻义乌的非洲商会会长苏拉发起了一场拯救阿多玛的“跨国大救援”。

  张月珍是苏拉的好友,看到苏拉在朋友圈发的消息后,立刻联系苏拉:“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来照顾他。”

  在义乌天祥东方医院住院部1315号病房,张月珍和丈夫见到了“像豆腐一样”瘫软在病床上的阿多玛,张月珍随即端起脸盆和毛巾为这位素不相识的非洲小伙擦拭身体。此后,张月珍每天都会到医院照看阿多玛,给他喂饭、帮他擦身,还特意请一名推拿医生来帮助康复。长时间的照料,让这名非洲小伙和她的感情变得越来越亲密。后来,阿多玛看到张月珍就喊“妈妈”,而张月珍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去年10月4日,我发现他的左手可以动了,兴奋得急忙用手机拍下视频发给苏拉,他的每一点康复我都用手机记录下来了。”张月珍说,如果哪天她因为工作的原因去得晚了,阿多玛就会特别失落,会和身边的人说“妈妈怎么还没来”。

  “去年10月20日早上,阿多玛在几名‘老乡’的陪伴下从义乌坐高铁去广州,再乘飞机回尼日尔养病,我则一直送他到广州。”让张月珍倍觉欣慰的是,阿多玛康复得很快,每隔几天就会发她微信告知身体恢复情况。通话中,两人一直以母子相称。

  “我女儿和儿子都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深知在国外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患病的时候。”张月珍说,她帮扶过的外籍人士不止阿多玛一个,只要得知有外国人在义乌落难,她总会第一时间尽其所能地去帮助。53岁的伊拉克商人库尔苏姆在义乌做外贸生意多年,前年,库尔苏姆的母亲从巴格达来义乌看儿子,70多岁的她因患有糖尿病并发症,伤口不易愈合,张月珍就四处帮她找医生,还让老人住进其在后宅街道西关田村的家里,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现在回国了,我仍一直帮她,定期给她寄去保健药品。”

  张月珍说,自己生过病,知道病人最需要关怀(2013年,她去上海肿瘤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现在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弟弟需要她长期照顾),她常用中医经络穴位帮助他人找回健康。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