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文化寄中秋 同在月圆时

发布时间: 2018-09-23 12:20:3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张静恬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锣鼓喧天,共同欢度中秋

  中国义乌网9月23日讯(商报记者 张静恬)仲秋之中,花好月圆。农历八月中,时届三秋之中,故称中秋。月皎洁,风翩跹,秋虫鸣,情缱绻,食月饼,赏婵娟……合家欢乐庆团圆。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月光下流淌着的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遥远记忆。

  回望过去传承千年的中秋节历史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周礼》中载有“中秋夜迎寒”“秋分拜月”之俗,五谷丰登的时节,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在中秋节举行祭祀活动,称为“秋报”。

  后来祭月逐渐为赏月所替代,中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东晋时,高士谢尚、袁宏于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有了“牛渚玩月”这一赏月佳话,引得时人纷纷效仿,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之俗已颇为盛行,且与团圆、乡愁有着绵密的联系。“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唐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宋代词人晏殊《中秋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之夜的悠悠明月,从古至今都是文人骚客钟爱的吟咏意象,关于中秋的诗词里,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意。

  但是直到宋代,中秋作为岁时节令才正式形成并在民间盛行。专家认为,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节令食品———月饼。

  明清时期,中秋始成为“大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甚至在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地区逐渐传播开来。

  此外,中秋节在义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据《义乌风俗志》记载:“中秋又叫八月半,通常天高云淡,月明而盈,桂子飘香,气候凉爽,城乡普遍赏月,家家备办时令糖食月饼,与当季果品梨、石榴、香柚、糖梗、红枣、菱角、鲜藕、芋艿及点心麻糍粽粿等,陈列几案,遍插清香,称为‘拜月亮’,或‘请月亮姑姑’。儿童往来邻家相互参观,比较谁多谁少;成年人则二三知己,月下小酌,说古今,话农事,交流生产经验,谈论道听途说。”

  在义外国客商以中秋节为契机真真切切体验了一番中国传统文化。

  立足传统 独具特色的中秋节风俗

  在义乌,提起中秋,最不能少的就是吃上一块月饼了。秋风起,月饼香,撩拨起无数人对中秋美食的牵挂。在义乌,袭用古法手工制作的义亭月饼,守望着古老而淳朴的义乌味道,在坚守中传承,在创新中前行。传统的义亭“起酥”,色泽金黄,红印加盖,皮薄酥脆,甜而不腻,是许多老义乌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品尝着或甜或咸、口味各异的月饼,抬头欣赏顶上明月,中秋之夜便这样惬意度过。

  义乌过中秋,还有个传统,叫插香球,就是把香插在一个柚子或文旦上,一般插满就好,也有插定额365支的说法,以祈求一年365天,天天和顺。中秋之夜月亮升起之时,人们会点燃香球,挂在自家的门前或阳台上,清香袅袅,祈求平安。

  如今插香球这一风俗仍是多数市民中秋节的必备风俗之一。家住园丁新村的市民戴菊香,每年在临近中秋时,就会早早备好制作香球的一切材料。

  她说道,制作香球并不难,现在很多店里都有制作好的香球来卖给顾客,但点香球却是件技术活。“要想点燃全部的香需要掌握技巧。我们家通常是两个人合作,一人点一边,从上往下点,这样既不会烫到手,也不会被烟熏。”戴菊香说,“柚”谐音“佑”,即保佑子孙;而“插香高悬”象征“烧高香”,寓意烧高香求保佑。

  “小时候过中秋可热闹了,长辈带领着一大家子,一齐吃月亮饼、拜月亮。”回忆起童年时代的中秋节欢乐场景,上溪镇东余村村民陈建华至今仍历历在目。

  据陈建华回忆,在上溪镇东余村,每年中秋节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老传统,即在当日下午,用白糖做一个比菜盘更大一点的月亮饼,上面撒点红绿丝,备在一侧。待月亮升上正空,便将方凳摆在家门口,在其上放上米筛,米筛中间则放着新制的月亮饼,四周摆满苹果、石榴、桔子等水果。

  “当月亮渐渐升高,长辈会点一把香分给每个人。”接着大家朝着月亮方向祭拜,口中说着对过往的感恩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陈建华说,最后,大家把月亮饼分而食之,沐浴在月光下,互叙家常。

  一肩明月思悠悠,两地月光似水流。对于上溪镇东余村的村民来说,虽然拜月亮,吃月亮饼的传统习俗在慢慢淡化,月亮饼也已被月饼代替,但凝结在其中的中秋传统文化与精神内核却从未淡去,在代代传承中反而越显醇厚。

  共话未来 丰富多彩的中秋节活动

  中秋丰收时节,文化登“堂”入村。日前,“我们的家园———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庆丰收”活动在福田街道下娄店村文化礼堂举行。民俗舞龙、大鼓、歌舞、民俗等表演,配上农产品、特色美食推介,古朴的村庄在瞬时变成欢腾的海洋。

  丰收节前庆丰收。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今年的农历秋分,是我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用不同方式庆祝节日。恰逢中秋小长假,义乌“文化礼堂庆丰收活动”也应运而生,作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一大有力载体,用文艺演出的形式表达着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崇高礼赞

  舞台上,表演者们将秋季的收获与幸福、激情与希望以最接地气、最质朴的形式呈现。舞台下,村民们将收获的农作物一一展示给来人,以传统文化唤起乡村记忆。“活动既体现了新时代农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丰收,又展示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给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下娄店村党支部书记骆雪强说。

  据悉,在中秋节前后,全市各镇街将陆续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开展一道道丰收盛宴,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演,将带领着市民寻觅那份丰收带来的满足和喜悦。

  月圆天下,共话美好。9月21日当天,两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相继举行,让不少在义外国客商以中秋节为契机真真切切体验了一番中国传统文化。9月21日下午,“我们的节日———情融中外月满中秋”系列活动在福田街道联平村举行,喧天的锣鼓、响彻于百年古村;挥舞的大旗、飘扬在细雨之中;9月21日晚,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中外居民联谊会在寓意团圆的中秋节日里徐徐拉开演出大幕。欣赏歌舞、制作月饼、描画团扇……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让工作生活在社区内的外国友人更进一步了解义乌……

  “我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天很开心有机会参与到中国人欢庆节日的过程中,很棒!”来自乌克兰的安娜兴奋地说道。

  “鸡鸣山社区又被称为‘联合国社区’,社区内的外国友人都很喜欢中国节,一听到邀请大家一齐过中秋的活动,参与的意愿很高。”鸡鸣山社区书记何文君说道说,邀请在义外国人,以中秋佳节为切入点,共同感受家庭团圆的氛围,体验中秋传统文化,载歌载舞中,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文化的纽带下越走越近。

  

【专题】我们的节日·中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