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义乌样本⑶|“联合国社区”奏响和谐曲

发布时间: 2018-10-18 08:01:4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王佳丽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鸡鸣山社区本地居民和外国居民欢聚一堂

  中国义乌网10月18日讯(商报记者 王佳丽)放眼全球,“唐人街”的繁荣发展见证了海外中国同胞同舟共济的美好愿景;近观义乌,“联合国社区”的兼容并蓄为上千名“老外”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国际化家园。

  初秋时节,走进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处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联合国社区”的中英双语门牌设计大气醒目,迎面走来的两位外国友人会用标准的中文亲切问候“你好”。在这里,随处可见的国际化景象,彰显出鸡鸣山社区的和谐包容、文化多元。

  金鸡鸣啼,万紫千红。鸡鸣山社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15人,外来人口达2.5万人,其中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1302名境外人员,人口流动性大,文化背景多样。在社区党委的积极探索实践下,“区域化党建、开放式管理”新模式开启了“联合国社区”和谐共建新篇章,让义乌特色与“异国风情”相互交融。

  包容差异———让多元文化在鸡鸣山社区扎根

  鸡鸣山社区由江东四区、金村和樊村、时代广场、星城广场、城市风景合并而成。14年前,“初出茅庐”的鸡鸣山社区像一个善良天真的孩子,敞开怀抱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许多外国人喜欢住高层套间,而当时的时代广场是义乌仅有的几栋高层居民楼之一,离国际商贸城较近,且绿化覆盖率高,是外商居住的首要选择。”说起这个社区“老外”较多的原因,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如是说。

  行走在时代广场周边小道上,太阳斑驳的光影打在银杏叶上,路边的早餐铺子里散发着阵阵肉香。一转身,几个年轻的洋小伙与当地铺子老板熟络地打招呼:“老板,来碗馄饨,和昨天一样,加辣!”“好嘞,马上就来。”老板欢快地回应。在这个居住着众多外国人的小区里,当地居民热情好客,外来客人友好谦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日常交往中融为一体,荡漾在那一碗温暖美味的馄饨里。

  这些年,随着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的开展,城区一些小区被征用拆迁,许多外国友人慕名来到鸡鸣山社区居住,不过短短几年,金村、樊村、江东四区等小区外国人人数逐年增加。翻开鸡鸣山社区的外国人登记簿,埃及、巴基斯坦、美国、韩国、印度、约旦……截至目前,这个社区共吸引了来自59个国家的1302名外国人居住,而这本登记簿,也在姓名的增加和删减中见证了每一位外国人在义乌的工作和生活。

  不仅如此,社区还为外国居民量身定制了一个“同悦社工”服务站。在这里,他们可以报班参加汉语学习、法律讲座、英语沙龙等活动。2014年,随着社区外国居民的增多,他们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变得迫切。为此,服务站还开设了境外人员汉语培训课程,邀请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班老师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前来授课。“目前汉语培训班报名人数已满,还要报名的得等下个学期了,报名需满足一定条件。”“同悦社工”服务站的周天灿告诉记者,外国居民在参加免费汉语培训前,需要参加满72个积分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才能报名。

  和谐共建———让“老外”真正融入义乌生活圈

  对远离家乡的外国居民而言,在这里,他们不仅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还能真正“当家作主”。在鸡鸣山社区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同时,一些志同道合的外商也积极加入进来,与社区党委的工作人员一起,设立“国际老娘舅”中外调解室,对外商在义乌的工作与生活起到协调、帮助作用。

  “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10月13日上午,在社区二楼的中外居民之家,“老娘舅”哈米亲切地与刚搬来社区的外国居民交谈。哈米是在义乌工作、生活了10多年的伊朗人,今年54岁。2003年,哈米来到杭州做生意,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四年后,哈米在义乌创办了义乌市哈米贸易进口有限公司,并积极参与义乌社区的治理,成为了“联合国社区”的老娘舅。

  目前义乌有300多名伊朗人,大家如果遇到问题都会来找哈米,小到买电话卡,大到申请注册公司。同时,哈米还是义乌伊朗商会会长。为了更好地融入义乌,会6国语言的哈米还当了社区志愿者,定期参与社区的治安、消防巡查,积极参与调解。今年,哈米与他的朋友一起调解了3起涉外纠纷,为义乌经营户追回共24万元海外欠款,获得了义乌经营户的信任与喜爱。

  来自埃及的28岁小伙阿拉丁和来自伊朗的28岁小伙库利亚,在哈米的影响下,积极加入社区志愿活动。在包粽子比赛、剪纸活动、志愿者服务、消防演习、治安巡逻等活动上,总少不了阿拉丁的身影。而库利亚也常去义乌独居老人家里,给老人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老人送去不一样的温暖。这两位年轻人都在义乌生活了两年,汉语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做包子、做月饼、做中国菜,这些都是我来中国才接触到的,我很适应这里的生活,我很喜欢义乌。”库利亚开心地说。

  “这个社区很特别,外来人口较多,且结合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我们在组织社区活动时,更要考虑这一点,包容差异,促进中外居民和谐共处。”何文君表示。每次传统佳节,社区都会邀请外国居民一起庆祝,包括春节“谢年”、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等等。在今年中秋节,为了让这些外国客人了解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鸡鸣山社区举办了一次中秋晚会,除了组织当地居民表演精彩节目外,还邀请外国友人参与舞龙表演和游戏互动,让他们真正融入义乌,爱上义乌。

  党群连心———共创国际融合大家庭

  这是一块国际融合、五洲同悦的平安之地;这是一方党群连心、文化多元的人文之地;这是一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地。鸡鸣山社区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党建引领,离不开群众参与,更离不开外商的加入。

  近年来,鸡鸣山社区党委探索实践“区域化党建、开放式管理”新模式,取得优异成果,2016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更被誉为义乌的“联合国社区”。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事务,今年以来,鸡鸣山社区构建社区大党委,以“1+x+y”模式引领社区建设,即由社区党委带头,20家共建单位和6家两新党组织共同组成党建同心会,大家共享资源清单,各自认领服务项目,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根基。

  社区内污水管网改造升级、绿化覆盖率提升、主干道改造提升、精品街区外立面改造……今年以来,在党建引领下,鸡鸣山社区10多项工程正在逐步完成,新增休闲区、施划停车位、修补路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正在进行中。“社区是个家,家园的建设不仅靠社区党委,更多的是靠大家庭里每一个成员的合作与配合,每一个居民任务明确,大家共同来做一件事。”何文君说道。

  为搭起居民“连心桥”,社区党委以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完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和谐共处、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和谐共融、中国人和境外人员和谐共生”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境外人员汉语培训班、四点钟学校托管班等20余个免费服务项目;设立志愿服务积分制,以“服务换服务”和“体验式”参与管理模式等等,都有效促进了中外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在这里,外国居民都可以参与社区治理,如加入平安服务队、文明劝导队、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多老外的身影出现在社区队伍中。此外,社区更常态化开展中外邻居节、我们的节日、汉字大赛、梦想剧场、公益集市等品牌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全社区凝聚在一起,共创国际融合大家庭。

  改革开放40年间,鸡鸣山社区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外国居民提供舒适的接纳之地。鸡鸣山社区党群连心的创建模式,更好地展现了义乌的包容性与魅力,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留在义乌,爱上义乌,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和谐共融的“联合国社区”。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