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活跃,服务对象面广量大,各式证明材料在2017年办件量多达44.5万件。长期以来,“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自己还活着”等奇葩证明层出不穷,而这些奇葩证明,不仅增加了职能部门的负担,降低了办事效率,同时让群众“磨破嘴、跑断腿”,蓄积了不少民怨。正所谓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中央多次提出要“放管服”三管齐下,而各省市也是抓住了“放管服”改革的“牛鼻子”,打破原有审批制度中繁琐、低效的“坚冰”,通过推行“最多跑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政府服务的自我革命。
解决奇葩证明问题,不能仅靠一纸通知,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进行清理,消除疑难杂“证”。减证明不能一刀切,要分批、分类型取消,这背后需要解决数据管理和共享等诸多问题。
今年以来,义乌将减少证明材料作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举措,倒逼政府自身改革,从而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最先直接砍掉的是一批“鸡肋”“奇葩”证明材料,然后用签署个人承诺书的方式取消“个人承诺”类证明,用数据平台共享的方式取消“部门核查”类证明,最近的第四批取消清单中重点“啃”下的是金融系统证明。近日,义乌对证明材料的清理范围进行梳理,实行六个“一律取消”,并分批次取消了市内270项证明材料,率先实现了“无证明城市”。
无证明城市”体现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数据统计,义乌市本地人口80万,在册外来建设者144万,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常驻外商2万多名,各类经济主体超过38万,2017年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交的证明材料44.5万件。同时实现了信息共享、消除了信息壁垒。通过大力推行个人承诺、加强信用监管、打通信息孤岛等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同时建立公共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当然,取消证明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少作为”,而是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完善和更新数据信息,实现跨部门、跨省市的资源共享,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接下来,义乌还需加大宣传和督查力度杜绝反复回潮,加快政策清理,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改革评估等措施,继续巩固改革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无证明的理念长期贯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