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
)民营企业是义乌经济的主力军,是义乌发展的金名片。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鸡毛换糖起步,到如今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民营企业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10个义乌人中就有一个老板。而截至目前,义乌的市场主体总数更是已经突破40万户,是2003年的近7倍,占浙江的十六分之一、全国的千分之四。
坚持以商促工、贸工联动,不遗余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优质的发展“生态圈”,始终是义乌坚持的一个重要发展经验。尤其在如今经济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义乌为扶持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坚持政策引领,从企业减负、小微企业成长、化解风险等方面,多维度、多角度推动,频频送出政策“大礼包”。
2016年,义乌连续出台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工业发展十条意见、支持企业股改重组挂牌上市十条意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十条建议等三个“十条”,一经推出就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今年,为加快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义乌又重磅推出“史上最强”实体经济扶持政策,上架“17条干货”,市财政拿出3.2亿元的资金,整合工业经济、科技创新、质量品牌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引导企业由“微笑曲线”的两端向两端延伸,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政策“红利”不断的同时,义乌积极开展精准帮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鼓励更多的企业成为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鼓励企业“机器换人”,加快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推进小微园建设,鼓励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实现资源优势整合,破除小微企业发展瓶颈;创新产业用地管理,出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化、精细化、动态化。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营造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坚决放出去。”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因此,为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近年来,我市还不断在营商环境优化上做文章。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载体,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积极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省率先落地实施“区域能评+区域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现技改投资项目“零跑”,开展“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变“企业跑”为“政府跑、中介跑、数据跑”。
正如义乌双童吸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所说,“从项目立项赋码到发放施工许可证只用了13天,这在从前想都不敢想。义乌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企业家做强实业的信心也更足了。”
在多重效应下,义乌民营企业发展正在驶入“良性循环”。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市规上产值累计达389.64亿元,同比增长11.61%,近五年来义乌规上产值增速首次达到两位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2.84%,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速31.2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