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自2011年成立义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来,义乌坚持特教特办,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均衡发展,从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开设“卫星班”三个方面,构建多元融合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扩大随班就读规模
日前,由义乌市教育局、义乌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义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义乌市廿三里初级中学承办的义乌市第七届特殊学生运动会在廿三里初级中学举行。来自义乌市星光实验学校、义乌市残联育智学校、义乌市心声聋儿培训部、义乌市扬帆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及13个镇街中心学校的17支代表队129名特殊学生参赛。
本届特殊学生运动会共有田赛、径赛、两分钟跳绳、踢球入门、50米迎面接力等5大项目。根据孩子的实际身心状况,分别设置了听障组、上肢组、下肢组和特奥组。
“慢一点,别着急!”“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在比赛现场,比起呐喊助威,更多的是暖心的鼓励。
“义乌已连续7年举办特殊学生运动会,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能够走出校园,接触不同的环境和学生,对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较大的帮助;从社会层面来说,可以呼吁人们关注这一特殊群体,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温暖。”义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俞巧龙说。
为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2011年,义乌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公民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工作和普通学校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
随班就读指让部分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学习,其目的是让特殊孩子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共同学习,一同成长。
为此,义乌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着手,通过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消除家长的顾虑。硬件即基础设施方面,在普通学校建立集学具、教具、康复器材、辅助技术于一体的能够满足特殊学生需求的资源教室,最大限度地为特殊学生补偿缺陷、挖掘潜能;软件即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等,特殊教育通识培训已成为义乌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义乌累计建有资源教室23个,已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人数已超过170人,随班就读率得到显著提升。
形成义乌特色送教上门
义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韩俊说,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些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上学有多难。
在一次下乡走访时,陈韩俊看到心酸的一幕。“一个男孩,实际年龄已经12周岁,但身高仅70厘米、体重不足15公斤。”陈韩俊询问孩子父母后得知,孩子是先天性肌肉萎缩,全身只有嘴巴和眼睛能动。
“对于这些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能否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得到知识的补给、康复的保障?”为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义乌提出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送教上门送什么?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后,义乌确定了以特殊儿童少年的刚需为送教内容。
对于以肢残为主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由于存在较好的发展空间,就以课程知识、康复训练作为送教重点;对于以语言发展障碍为主的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他们最需要的是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就以语言康复和生活技能作为送教重点;对于极重度智力残疾的儿童少年,由于病情程度较为严重,课程及语言等方面的训练效果不大,就以送温暖作为送教重点。
2012年,义乌启动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与探索,第一批送教上门活动对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有的从原先不会动到学会了翻身;有的从原先没有表情到有了笑容;还有个别已恢复到能够随班就读。
随着试点的成功,2013年,义乌下发《义乌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实施意见》,在该市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
据了解,义乌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纳入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实行免费教育,其家庭和个人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义乌财政部门根据送教上门学生人数和对应标准,已设立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编外教师的授课补助费、教材教具的制作和购置等。
如今,义乌已形成以教师、特教老师、志愿者、助学伙伴、爱心人士为主体的“2+3”送教上门模式,采用分片包干、就近送教、特教教师上门送教等方式按“需”送教。今年6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省督学和相关专家到义乌进行特殊教育工作专项督导,对“2+3”送教上门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创新“卫星班”融合教育举措
10月30日下午1时,记者来到义乌市尚阳小学“卫星班”。只见50余平方米的教室内分别设有教学区、休闲区、教师办公区。在教学区,整齐地摆放着6张课桌和一台触屏式可移动教学白板;在休闲区,一侧摆放着蒙特梭利教具,另一侧放着牛奶和饼干;在教师办公区,两张办公桌的文件架上装满了有关学生的各种资料。
下午1时17分,“卫星班”的学生陆续来到班级,先到的学生会主动把下节课需要的教具进行分发。
下午1时30分,“卫星班”的学生全部到齐,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生活化课程的学习。
“卫星班”指将特殊教育学校有条件、有意愿融入到普通学校的中度残疾儿童少年选送到普通学校组建成班,是由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师共同管理、合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班级。
尚阳小学位于义乌市赤岸镇尚阳村,根雕是学校的特色课程,通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已成为义乌市非遗教学传承基地。“根雕展示馆是整个学校采光最好的位置,为了给特殊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就把根雕展示馆进行腾空,用于‘卫星班’建设。”尚阳小学校长朱履平说。
2016年9月,尚阳小学“卫星班”开班,是全省首批特殊教育“卫星班”之一。目前,全班共有6名学生、2名特教教师和1名生活阿姨。
朱履平介绍,通过立足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义乌不断创新举措,从正向融合教育和逆向融合教育推进“卫星班”学生的接受教育。
据悉,“卫星班”的学生每个人至少有两张课程表,一张是集体的大课表,一张是个别化的融合课表。针对有绘画特长的特殊学生,在上绘画课的时候,就把特殊学生送到普通班级,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上绘画课;针对有音乐特长的特殊学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特殊学生送到普通班级,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上音乐课。另一方面,尚阳小学也定期组织普通学生来“卫星班”上课,让普通学生加入到关心和帮助特殊学生的队伍中去。
今年6月,义乌市尚阳小学“卫星班”已有两名学生首先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成为“卫星班”第一批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