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义乌40年:从“兴商建县”到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

发布时间: 2018-12-12 08:06:1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吴小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义乌撤县建市30周年,也是浙江全省推广义乌发展经验12周年。义乌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期间先后召开了10次党代会,通过“兴商建县(市)”发展战略的孕育、萌发、确立、实施、深化、拓展、提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本文以此为主要历史脉络作一初步探究。

  A“兴商建县”指导思想的萌发和确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敲糖换鸡毛的义乌商业传统随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义乌县委、县政府在实践中探索,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逐渐找到兴商建县的路子,开启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义乌的农村集市于1979年1月中旬恢复传统市日,1980年11月县工商部门恢复颁发《小百货敲糖换什肥临时许可证》,廿三里集市、稠城镇县前街先后出现自发的小百货摊点。1981年上半年,廿三里大队第二生产队晒场上开设了由义东工商所管理的200多个木板摊位,稠城县前街小百货摊点于1981年4月赶迁至北门街北段,随后工商部门颁发了一部分临时营业许可证。1981年8月义乌县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义乌”,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义乌广大农村“开放集市贸易,重视多种经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等措施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同时围绕1981年至1985年的“六五计划”部署“进一步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相应提出“扩大商品流通”等举措。

  1984年5月召开义乌县第六次党代会时,于1982年9月5日正式开放的稠城湖清门小百货市场出现购销两旺、暴增满溢的态势,党代会报告认为“稠城、廿三里两地小百货批发专业市场和全县二十几个集市,已成为促进物资交流、带动本地加工业发展的贸易中心”,这次党代会提出“商业是联结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产品转化为用品的桥梁”,“小商品专业市场和众多的农民购销专业户,是我县经济活动的一大优势”;提出“把各个集镇建成为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为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的重要基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阵地”,“允许资金流动,集中财力搞好集镇的基本建设、商品生产和流通”。1984年10月,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在全县区(镇)、乡党委书记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兴商建县’,把商业搞大、搞活,促进商品生产发展,加速我们县的经济建设”。1984年12月棚架式的室内市场———新马路小商品市场建成使用。1985年1月时任县委书记赵仲光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兴商建县,振兴义乌》的发言,回顾“这几年,我们从义乌实际出发,把商业作为带头产业来抓”,“从实践中提高认识,逐步确立兴商建县的指导思想”。1986年7月,义乌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搞活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若干意见》,9月,义乌小商品市场管理委员会成立,位于城中路(当时叫环城路)以东的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开业,10月25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报道《开发民间市场带动农村各业———义乌兴商建县变富步伐加快》,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大兴民间商业》。

  1987年3月的义乌县第七次党代会,在会议报告中4处提到“兴商建县”,认为“过去三年‘兴商建县’决策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兴商建县’,搞活流通,创出义乌市场特色”,提出“七五”期间“‘兴商建县’的文章要继续做下去”,“小商品市场是我县商品流通中的一颗明珠”,“小商品市场不只是商品集散地,更要成为指导商品生产的重要信息来源,成为干部群众学习价值规律、认识商品经济的社会大学校”。围绕“逐步完善市场体系”,提出“在巩固现有的各种专业和综合性市场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生产资料、技术、金融、劳务等生产要素市场”,“要组织和发展购销队伍”,“支持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兴工建镇,以贸兴市,有计划地允许部分农民自理口粮,落户城镇经商办企业”,提出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B“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深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义乌,在持续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进程中,确立了市场是义乌生命线的地位,市场持续繁荣兴旺、发展壮大,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全国集贸市场的“龙头老大”,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义乌向中等城市迈进。

  义乌于1988年5月25日由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复浙江省政府同意撤县设市。1990年3月的义乌市第八次党代会,开幕词中专门提到了“‘兴商建市’战略的继续实践”,党代会报告中5处提到“兴商建市”战略,“兴商建市,以贸易为导向,贸工农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继续得以实践”,“以民间商业的繁荣为主要特征的义乌经济格局进一步巩固。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两度拓展,更具规模。生产资料市场、副食品市场、文化市场以及人才劳务市场、金融市场的相继建成开放,完善了市场体系,为‘兴商建市’战略的实践赋予了新的内容”,指出“坚持完善发展‘兴商建市’的战略,巩固和发展有义乌特色的经济格局就是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典范”,提出“交通和流通是我市的两大优势,这‘两通’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造就出遐迩闻名的一、二、三代小商品市场,发展起独具特色的经济格局,新生了令人瞩目的义乌市”。在部署今后三年经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时,提出要继续“实施‘兴商建市’的战略”,始终不渝地坚持“兴商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市场发展要立足于提高层次,认真抓好小商品市场、副食品市场、农贸市场等市场建设,培育、发展新一代市场,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市场的产品质量档次、综合服务水平和信誉程度;切实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努力达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

  第八次党代会后的三年间,义乌市场有了新的快速发展,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篁园市场于1992年5月正式开业,7月省委副书记沈祖伦在义乌对市场作调查后指出“义乌要以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为目标,建设商业城”,8月国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成交额从1991年起连续名列全国集贸市场榜首,1992年义乌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二百强县行列。1993年3月的义乌市第九次党代会,认为过去三年“加快了‘兴商建市’战略的实施步伐”,“先后新建、扩建、改建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等12个小商品市场”,“初步形成多类型、多层次、配套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回顾了义乌80年代初开放小商品市场并提出“兴商建县”的历史,认为“这是义乌发展历史上的重大决策,成为义乌经济发展新的里程碑”,指出“‘兴商建市’是符合义乌实际的战略决策”,“坚持‘兴商建市’的战略不动摇,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提出要“在新的起点上实施‘兴商建市’”,“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浙江中部较为发达的中等城市”,提出“以加快商品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通过改建、扩建、新建,到1997年,基本形成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的跨区域四大市场群”,“要努力提高市场的开放程度”,“吸引市外以至国外的经商能人、企业和高档产品进入义乌市场,把市场网络延伸到市外。要定期组织全国性小商品交易会使义乌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小商品交易中心”,“要以发展商品市场为龙头带动整个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本次会议报告中把“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实施‘兴商建市’”列入抓好事关全局十个方面工作的首位,在党代会报告首开了先河。1994年1月的义乌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宾王路二十一世纪商贸中心建设规划,1995年11月宾王市场建成开业。

  从1981年的第五次党代会至1993年的第九次党代会,间隔时间均为3年。1998年3月的义乌市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与上一次党代会相隔5年,当时义乌跃升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党代会报告认为这是认真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结果,在总结五年工作的四条基本经验时,强调的第一条就是“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坚持并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并纳入今后5年全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通过“再创业、再发展、再提高”,把义乌建设成为“初步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形成以稠城为中心,以若干卫星镇相环绕,以建制镇为基础,以快速通道网络为纽带的中等城市新格局,城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以上,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达到60%以上”。围绕市场建设,提出“巩固小商品城在全国的龙头地位,辐射面覆盖全国,走向世界,逐步建设成为全国小商品批发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并把“提高市场素质,巩固和发展市场优势”作为今后五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工作来部署,提出“市场是义乌经济的生命线”,“要从以往的硬件建设、数量扩张为主转变的素质提高、内涵发展上来,从过去的市场带动全面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到通过加快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巩固市场优势上来”。1999年3月,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商品市场的若干政策意见》。

  C拓展和提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兴商建市”发展战略

  跨入二十一世纪,义乌继续高高扛起“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大旗,经济外向度大大提升,新建的国际商贸城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义乌昂首迈向现代化、国际化新征程,向国际性的商贸城市进发。

  2000年1月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提出,以现代化总揽全局,“大力实施‘兴商建市———强商强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义乌现代化建设步伐。2000年7月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扩大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战略目标。2003年1月召开的义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正逢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义乌大力实施“外贸拉动”策略,小商品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于2002年10月正式开业,义乌逐步成为中国小商品生产出口和外商采购的重要基地,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跃居全国第20位、全省第4位。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到要“不断深化完善‘兴商建市’战略,使义乌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提出“国际化战略是‘兴商建市’战略的深化和发展”,规划到2005年、2010年、2020年“分三步走”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逐步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国际性购物天堂。

  2007年1月召开的义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值2005年10月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开业,并于当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06年省委、省政府两次专门发文在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并把义乌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这次会议上继续强调“国际化战略是‘兴商建市’战略的深化和发展”,提出要“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把义乌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创造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2008年,义乌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中央调研组认为义乌“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演进为国际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造就成‘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和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创造出‘无中生有、无所不有’的义乌奇观”。2008年7月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提出着力打造“三中心两高地”,即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名城。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6月动工兴建城西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2012年1月召开的义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不断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赋予发展战略新的内涵”,加快推进“商贸特区”“市场新区”等“两区六城”建设,“体现国际性商贸城市、国际商贸名城的传承与创新”。

  D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新时代续写“兴商建市”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和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义乌勇立潮头。2013年5月,义乌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列为国际陆港城市,2014年1月,“义新欧”中欧班列在义乌铁路西站首发,成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五届中非企业家大会闭幕式发表重要讲话时,称义乌为世界“小商品之都”。

  2016年1月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扩大会议提出了“努力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勇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兵”。为全面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2016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市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12月的义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是义乌‘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深化和拓展”,“是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必然抉择”,提出要“始终坚持‘兴商建市’,创新发展义乌经验”,朝着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勇迈进。

  2018年8月的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回顾义乌改革开放40年、落实“八八”战略15年的历程时指出,“从‘兴商建县’到‘再创业、再发展、再提高’,从推进国际化到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从抢抓电子商务机遇到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义乌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走在前列。”

  新时代的义乌,发展进口、出口、转口贸易风起云涌,“兴商建市”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义新欧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捷克小镇、“一带一路”捷克站、非洲站、迪拜站……

  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 吴小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