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6年>最新报道 正文

【浙江工人日报】22年成就全球同行业第一品牌 “工匠精神”助“双童吸管”走向世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一根吸管,轻得不能再轻,也似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概念满天飞的今天,做这个还有前途吗?

  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吨、箱、大包卖,利润以厘和分计时,有家企业的吸管可以按根、小包卖,利润可以元计。这其中有什么门道?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用他的成功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必须注重“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注、创新和坚持,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从差不多的60%到90%已然优秀,但是从90%到99%才是真正的“匠人”之心。

  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小小一根吸管上,一做就是22年,他的企业已然成为全球吸管行业第一品牌。

  寻突破小吸管大市场

  楼仲平,被大家称为“吸管大王”。作为最后一批“鸡毛换糖人”,楼仲平曾在前面15年时间,捡过农药瓶、卖过牙刷、搞过养殖,干了二十多个行当,但并没有做出任何成绩。

  而立之年,楼仲平却选择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吸管”,作为他人生梦想中又一次的创业旅程。依托义乌市场优势,再加上他自己的勤奋努力,楼仲平的吸管生意做得不错。但是,随着做吸管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越来越低。

  楼仲平开始思考不能只做代销,要有自己的工厂。他就在村里租了两间民房办起了吸管企业。1995年,楼仲平还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了“双童”商标。

  1997年,楼仲平结识了一位日本客户,让他做生意的理念发生了转变。他决定改变粗放经营的薄利多销,在企业管理中追求精益求精。楼仲平说,这个理念应该就是现在说的“工匠精神”。

  去产能学会做减法

  随着发展规模扩大,2004年“双童”有了自己的18亩新厂房。但厂房还是不够用,楼仲平想和其他企业一样继续扩大厂房面积。2005年他又准备拿85亩地,但却在最后时刻放弃了。

  “当时都到最后付钱了,还是放弃了。”楼仲平告诉记者,当时吸管行业已产能过剩,85亩厂房至少要投入上亿元,负担太重了。

  楼仲平说,我当时就在思考,与其做加法不如做减法。2005年“双童吸管”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规划”。从专注发展、创新提升、资源最大化这几个方面入手,开始了转型之路。

  他将日本先进的雨水收集、中水回收、废水回收、废气利用等节能设计用到双童厂房。

  10年时间,“双童”吸管逐渐放弃了低端加工和薄利多销,专注于国内的高端市场开发,专注于品牌化和个性化定制,形成了鲜明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企业员工人数从原来的900名减少到了现在的400多名,但员工的平均生产能力增加了数倍。“双童吸管”大客户少了,小客户却大大增加。2013年至2015年,企业累计客户有1万多家。

  沉下来有一颗“匠人”之心

  “在稀缺经济的时代,只要东西做出来都能卖出去,都能挣钱,这个时期大家追求大干快上、薄利多销是没有问题的,但一定时期后产生的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以前的老路就会越来越难走。”楼仲平告诉记者,所以就需要转变和提升、就需要差异化竞争、就需要个性化和柔性化开发去满足企业和消费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2011年,“双童吸管”开始做第二个五年规划,通过产品创新、团队再造、体制改革三个方面进行发展。

  10年时间,吸管行业的商标、专利和著作权,三分之二的知识产权已经被“双童”紧紧掌握,并在2010年“双童”成为义乌历史上第八件“中国驰名商标”。

  2015年,占地只有18亩的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产值接近2亿元,而按照义乌的平均工业产出,需要100多亩地。

  楼仲平说,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记忆是,一辈子做一件事情的人就是“匠人”,选择了坚守、专注,选择了从小积累的开始,就希望让自己的用心和坚持,去改变“吸管”这个行业。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