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村文化礼堂 道骨仙风文脉刚正
“注意左手抬高”“红绸甩的力度再大一些……”乡村的夜虽说总是来得早一些,但对上溪镇溪华村舞蹈队员来说,却正是开始忙碌的时候。连日来,村庄新修的文化礼堂成了她们每天紧锣密鼓排练的场地。不久,一个个由村民自编自导的节目将陆续登上身后的大舞台,帷幔层层下满溢着节日喜庆的氛围。
除了溪华村,这些饱含泥土芬芳的节目也正缭绕着义乌大小村庄,散落在全市各地的文化礼堂内,赋予乡村和农民以充盈的文化力量。
新年伊始,随着各大传统佳节的陆续临近,义乌众多文化礼堂越来越热闹,有的在举办节日庆祝晚会,有的在举行民俗活动,也有的,一群老人在里面聊天喝茶,谈着一年来的家长里短……
文化如水,润泽稠州;礼堂有形,矗立乡间。2018年,又有93座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的文化礼堂,在义乌大地上拔地而起。义乌以完成年度任务116.25%的建成数,位居金华地区第一和全省前列。
从身有所栖,到心有所寄,全市文化礼堂的建设之路上,一路亮丽风景。
守住乡土“无形”文化通联乡村文脉
“以后即使奔波他乡,只要回到文化礼堂,仍可寻到自己在故土的根。”在城西街道流下村,一位村民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
一座扎根于乡土的文化礼堂,将一个村庄源远流长的乡村文脉再次通联起来,思接百载的文化韵味回环于古民居的雕梁画栋之中,穿透层叠交融的历史,萦绕在村民四周。
“流下村民风古朴,崇尚孝义治家,村内至今还流传着乾隆时期的本邑乡绅楼景明,为了圆70岁老母亲游杭州西湖梦,建造‘小西湖’的故事。”走进这座由古民居改建而来的文化礼堂,古朴清冽的气息扑面而来,孝形标语,孝义讲堂……浓浓的“孝”元素遍布各处。
行走在上溪镇黄山一村这个千年古村内,纵横交错的狭长巷道,沿路的一砖一瓦无不在诉说村庄漫长的经年往事。而位于村中心的奎聚堂,在度过300余年的岁月后,在后人的齐心努力下,通过挖掘、传承村落内丰富的自然禀赋和历史资源,成为如今黄山一村村民的精神文化之根。
2018年3月,奎聚堂动工修缮,10月通过验收,被评为三星级文化礼堂。此举于原本古建筑年久失修的芜乱中,辟出了一个文化传承的清晰头绪来。“礼堂里任意一件摆设或物件,皆是浓浓的乡土记忆。”黄山一村党支部书记陈俊杰说。
2018年义乌按照“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坚持标准、突出特色,综合利用、功能优化”的原则,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在各村原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基础上,结合农村古建筑保护、先贤达人传统文化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炼特色文化元素,对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进行整合创新,从而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
不同的土地,涵养着不同的村落文脉。如烟的岁月中,文化礼堂便是各村村民保留在乡土那一端的“根”,如一条绵长的丝线般牵扯着未归人,叶落归根。
传承乡愁“有形”礼堂承载文明新风
手指回环间,编织出一顶非遗草帽,巧手演绎下,幻化成一只时尚草编包……在佛堂镇毛陈村文化礼堂的草编文化展示馆内,管理员金月霜正绘声绘色地给村里的孩子讲解村庄的草编历史。
虽然这些传统老手艺已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毛陈村,全村齐心协力在文化礼堂内建起一座主题性草编文化展示馆,并在形式上不断创新,让曾经的日用品作为艺术品,以一种优雅的文艺格调重新走进村民的生活。
怎样重构并延续乡村文脉?怎样创设受农村群众欢迎的道德风尚建设载体?如今在义乌,越来越多的村庄把期望寄托在村内陆续建立起来的文化礼堂上。把文化融入整个村庄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镶嵌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村庄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皆是文化,就地取材,深挖文史,精耕细作,每一个村庄都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
看书、听讲座、跳舞、写字……每一天,后宅街道李祖村文化礼堂内都热闹非凡。村民老王在诗画创作室挥毫一番后,转身来到图书室内,悠闲地翻看起近日新增添的书籍,“有空就来礼堂转转,累了还可以在这里晒晒太阳,和大家拉拉家常”。
“这里已经成了村民新生活、新故事的轮番展演之地。”礼堂管理员方晓生说,自2018年10月文化礼堂建成以来,李祖村一直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这一主题,整合资源、提升硬件,同时结合敬老助老等传统道德文明新风尚,不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全方位展示乡村文明建设成果。
2018年来,义乌积极推进礼堂品牌化建设,着力打造了溪华棋乐小镇、李祖国际创客村、宗宅宗泽纪念馆、联平村南枣非遗馆等一大批特色品牌礼堂。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目前全市礼堂已组建文化团队700余支,围绕重点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创作了一大批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促进礼堂“节目常新活动常有”,全年开展各类活动3000余场。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礼堂活动开展一周速览》《礼堂活动开展月报》《我们的节气走进文化礼堂》等栏目,晒成绩、比成果,鼓励和引导全市农村切实用好文化礼堂。
正因文化礼堂在各个村庄落地生根,丰富多彩的当地名人和乡俗文化,在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复活”,保留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真正引领村民完成从“身有所栖”到“心有所寄”的华丽转变。
建管用育文化礼堂释放瑰丽色彩
“学着用手机记录礼堂活动的精彩一刻,学着如何策划礼堂活动……”上溪镇溪华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吴肖琴兴奋地说,自从去年就任管理员一职,她将精力和时间尽可能地贡献给这座四方建筑,满满的活力给文化礼堂带来了不一样的魅力。
“大到礼堂日常活动的安排,小到礼堂日常卫生的维护,站在第一线的,都是各村的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上溪镇相关负责人说,每天清晨,怀揣着钥匙来礼堂开门,打点好一切迎接村民;及至夜幕,仔细检查礼堂内的各个物件是否完好,安心关上大门,这是上溪镇每个文化礼堂管理员的工作常态。
同样,在佛堂镇,一支专业化礼堂建设、管理队伍的形成,也促进了全镇文化礼堂建设的提质增速。“我们聘请专业人员,与镇街工作人员及村干部一起,组成文化骨干队伍,全程参与到2018年全镇11家文化礼堂设计、建设、验收的全过程中。”佛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因为建设、管理队伍选优配强更专业,定期在各个礼堂开展交叉督察与管理,细化落实工作,“如何保证礼堂内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业内人士表示,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既要保质保量建好礼堂,又要管好用好文化礼堂,重要一点在于建设团队,整合力量,以落实管理制度,探索长效机制。一方面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文化骨干;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礼堂的长效投入机制、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确保农村文化礼堂持续发挥作用。
据介绍,2018年义乌文化礼堂建设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主题活动为抓手,建立了市委宣传部、文联、文广新局、社科联班子成员联系镇街制度,文化辅导员、非遗传承人和各级文化协会会员结对文化礼堂样板村制度,定期到联系镇街和村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察。同时,建立了全市礼堂建设进度每月通报制度,找问题,思对策,晒进度,比干劲。多措并举使得全市文化礼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效益持续凸显。
2018年义乌还制定出台了《义乌市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实施办法(试行)》和《义乌市农村文化礼堂运行管理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以推进礼堂建设、管理、使用、培育一体化为重点,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明确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为全市文化礼堂的常态化和规范化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清晨,看晨曦慢慢照透那凌乱的枝条;日暮,看夕阳的阴影杳然远逝,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静静徜徉在文化礼堂内,自有一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