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仙琴与康复班的孩子一起玩游戏。
中国义乌网1月10日讯(商报记者 王佳丽)对于佛堂心声幼儿园园长徐仙琴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聋儿们过上正常生活,并享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从2003年至今,徐仙琴已先后帮助800多位聋儿学会了说话,并让400多位聋儿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家长是聋儿的希望和精神支柱”
徐仙琴出生在永康市花街镇双溪村,8岁时父亲去世,随后母亲再婚,她和5岁的弟弟跟着爷爷生活,高中毕业后来到义乌工作。1994年,徐仙琴与佛堂镇一名小伙子结为夫妇,次年有了自己的儿子。原以为幸福的生活就此开始,然而,孩子4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耳聋。当专家告诉她,孩子尚存一点残余听力,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试着进行发音训练时,徐仙琴看到了一丝希望。
回到家后,徐仙琴毅然辞掉了工作,她买来大量有关聋儿语训方面的教材自学,并试着训练儿子发音。因为儿子的听力不好,她每次都要发出很大的声音,一个字要念上千百遍,常讲得口干舌燥。无论他在吃饭、玩耍还是睡觉,无论他听得懂听不懂,徐仙琴总是不厌其烦地和儿子说话、沟通。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儿子终于叫了一声“妈”,徐仙琴泪流满面,这一声“妈”对她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
在之后的1400多个日子里,徐仙琴坚持不断地摸索更好的训练方法,不知疲倦地教孩子说话,2002年9月1日,儿子终于和其他孩子一样进入普通小学就读。“是儿子的经历让我真正走进了聋儿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懂得,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作为家长也不能放弃,我们是孩子的希望和精神支柱。”徐仙琴说。
“希望更多聋儿过上正常生活”
“没想到我会走上聋儿培训这条路,但我觉得很值得。”徐仙琴说。2003年11月,徐仙琴带儿子去买助听器的电池时,碰到了一位同样来为儿子买电池的母亲。当得知徐仙琴的儿子从诊断为先天性耳聋到学会开口说话了,这位妈妈激动地恳求徐仙琴教她的孩子说话,望着对方求助的目光,徐仙琴答应了。
那一次,徐仙琴用同样的方法成功教会了这名孩子说话,好事不胫而走,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求教。这时,徐仙琴脑中有了一个念头,是否可以办个班专门教聋儿说话?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2004年,在市教育局和市残联的支持下,义乌市残联聋儿语训工作室在佛堂镇稽亭村成立。
开始,只有金华地区的一些人登门造访,后来江西、安徽、福建等10个省的聋儿家长都纷纷上门求助。随着孩子越来越多,语训工作室经历了四次搬迁。为了让更多聋儿真正融入正常孩子的生活,2012年,徐仙琴又与丈夫创办了金华市首家聋健合一的幼儿园———佛堂心声幼儿园。“这里能实现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融合教育,不仅听障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健听儿童也能接受更多的感恩教育、德育教育。”徐仙琴说。
“聋儿的康复环境越来越好”
“现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了,通过听力筛查早期就能发现听力障碍并及时干预,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徐仙琴表示。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过去,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聋儿无法提早诊断,错过最佳康复时间;2018年,义乌已率先实施0-3岁儿童早期发育风险和异常筛查,实现早期发展指导率90%以上、干预率80%以上,为存在听力、智力、言语、肢体、孤独症等残疾的0-6岁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治疗。
“如今,很多新生儿在3个月大时就可诊断是否为聋儿,6个月就能对聋儿进行早期干预,或佩戴听辅设备。”徐仙琴说。如今,心声幼儿园不仅有测听室、测听仪,还配有评估室以及专业的听力检测师,让孩子们在进行康复培训的同时能得到更全面的服务。
目前,心声幼儿园不仅为听力有障碍的孩子提供康复培训,还为发育迟缓、有自闭倾向的孩子提供康复培训,如今徐仙琴还把福利院的4名孩子接到了园里,让他们感受更多的温暖。这几年,心声幼儿园的师资水平也不断提高,除了12个融合班级有30多名教师外,还为7个康复班级配备了专业院校毕业的15名康复老师。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听力辅助设备的完善、社会接纳度的提高……如今,聋儿的康复环境越来越好,每年,心声幼儿园都有100多名聋儿接受康复培训,20多人通过评估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徐仙琴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浙江好人等,还曾担任义乌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委员。
让更多聋儿在学龄前就能正常说话,学龄时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给聋哑孩子一个有声世界,是徐仙琴不变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