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治理关系到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解决好垃圾问题,是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义乌的题中之义。
推进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是一次全面的“大手术”,更是一场深刻的环境革命。如何处理垃圾,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智慧。去年以来,义乌在如何让群众自觉分类投放、真正做到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上进行不断尝试,努力营造社会氛围,促“人人都是垃圾生产者”为“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者”。
两会期间,参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垃圾分类”进行深入探讨,并积极建言献策。
-垃圾分类,义乌在行动
刺鼻的空气,垃圾成堆,树上挂满的残破塑料袋……随着类似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城市的“垃圾之困”也愈发突出。而破解这一困境,实现从“垃圾山”到“青山绿山”的生态转变,其核心环节就是垃圾分类。
据了解,义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础薄、任务重,且全国范围内垃圾分类工作没有可复制的成功模式。为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去年7月份,垃圾清洁运输的试点工作在我市正式开启,“桶车对接、小车收运、大车集运”的垃圾分类清洁运输义乌模式开始试行。
期间,我市从实际出发,选取锦都豪苑、通惠门小区、园丁新村、上河小区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试点,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清洁运输试点工作。其中,将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由“小黄狗”专业收运车定时清运。截至去年底,义乌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垃圾分类准确率在90%以上。
备受关注的“小黄狗”自从去年入驻义乌后,受到市民的广泛认同和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9月份正式运营以来,“小黄狗”累计回收再生资源930余吨、使用人数突破12.4万人;同比换算,节约资源标准煤1388余吨。截至去年12月,“小黄狗”已进入义乌市100多个居民小区、以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等公共区域,累计铺设400余组。
“干净整洁,成效非常明显,希望今年继续努力。”“现在城区很多居民区、学校都能看见‘小黄狗’,身边很多人都渐渐习惯去‘喂狗’了。”对于我市去年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给予点赞。
-源头减量,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参与
去年8月,市府办发文成立义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其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与小城镇综合整治办合署办公,组员由25个部门分管领导组成,各成员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通力协作。
当然,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的事,需要各个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做好垃圾减量,刻不容缓,它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人大代表陈珊认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是垃圾源头减量。为此,她建议:第一,将垃圾分类行为列入个人诚信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小区垃圾分类责任人、垃圾分类专管员和片区执法队员,强化现场监管、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按规定投放行为;实行社区家庭积分制度,对于垃圾分类积分高的家庭给予诚信加分。第二,开设集互动游戏、科普教育、文化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环保宣传教育基地,方便市民参观了解关于环保和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同时,有效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小学校开展内部垃圾分类工作。
为进一步了解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政协委员董海宁参与进行了一次城乡居民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816份。从问卷信息统计来看,只有1/4的对象真正了解垃圾分类办法,真正能进行正确垃圾分类的不足2/3;95%以上的人认为“进行垃圾分类是一种好的行为”“垃圾源头分类是每个人的义务”,但有15.4%的居民认同“进不进行垃圾分类是个人的事”这一观点。
他的建议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并多渠道做好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在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综合治理。
-力促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些年,从中央到浙江,从城市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义乌也不例外。除推进前端源头分类和规范中端收集运输外,我市在提升末端处置能力也是不遗余力。其中,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和工艺,让各种垃圾都有各自去处;制订倒排计划,快马加鞭全力推进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
据了解,目前,义乌市再生资源利用中心PPP项目已进场施工,预计今年9月底建成;位于垃圾焚烧厂提升改造项目逐步投运;建筑垃圾处理厂于去年10月初投入使用。其中,建成后的义乌市装修(拆房、大件)垃圾处理厂,将达到日处理装修垃圾800吨、拆房垃圾3000吨、大件垃圾70吨的规模,可以有效推进我市建筑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来自赤岸的政协委员王晋民建议,加快垃圾焚烧前端配套设施建设。比如说,规划建设一条直运焚烧厂的垃圾专用运输通道,减少运输污染;改建垃圾中转站,并合理布局;垃圾运输改为每天早、晚时段运输;提高垃圾运输车的质量,防止转运过程中因垃圾泄漏带来二次污染。
推进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这样一套管用的机制很重要。人大代表朱成金认为,当前尤其要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垃圾分类意识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抓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由学生到家庭,营造良好氛围。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垃圾革命”,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大家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