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义乌文化遗产保护侧记

发布时间: 2019-06-11 10:32:50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张静恬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婺剧进校园。

非遗项目剪纸走进塘李小学课堂。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洲大鼓。

  中国义乌网6月1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修缮一新的文物保护单位前,如织的游人踏访而来,登临怀古,感受着历史的独特文化魅力;精心搭建的大舞台上,非遗匠人们怀揣手艺,活态展示,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6月8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亮点纷呈的主题活动点燃了乌伤大地的文化激情,尽情展示着义乌文化遗产在街头、在乡间、在校园的勃勃生机。

  新时代里,义乌文物保护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正努力接好文化遗产保护的接力棒,从这片土地出发,走向全国、走进世界,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用起来、亮起来。

  传统文化的最美姿态在非遗活态传承中呈现

  流光溢彩的迎龙灯、传唱乡里的义乌道情、精致灵动的剪纸、酒香醉人的手工红曲……历史悠久的乌伤大地上,积淀了众多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在历经岁月更迭与文化传承后,成为了关于这座城市文化的共同历史和璀璨明珠。

  目前,义乌共有105项市级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两项、浙江省级14项、金华市级38项,带着浓郁本土气息的义乌非遗在全市遍地开花。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高度重视,使得义乌非遗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发展理念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创新性的传承道路。

  非遗传承,首要在人。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天都有非遗传承人坚守初心、诠释“匠心”的故事在发生。

  “最近我新收了一个徒弟,以前还总担心传承无人。这不,24岁的年轻人自己循着这门老手艺找上门来。”在佛堂老街经营打锡铺3年的老锡匠唐樟德欣喜万分,横亘于心头的多年忧虑终于消除了,人来人往的街巷上,身着唐装的师徒俩仰仗手艺,厮守乡土,打造着独属于手艺人的敞亮舞台。

  这样的美事也同样发生在义乌不少非遗传承人身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英盛收徒授艺,义乌道情薪火相传;木雕技艺传承人万少君收徒承技,在一雕一琢中延续匠人精神……非遗传承人的相继收徒,将原先面临着传承难甚至失传窘境的义乌非遗项目拉上了一条保护传承的康庄大道。

  非遗传承在学校。近年来,义乌非遗传承人相继走出工作台,走进课堂,将绵延在非遗中的乡土情结以及文化魅力,深深植根在义乌学生的心田之上。一项项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活态传统文化,也找到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承新途径。

  “学校每个班每周开一节剪纸课,并在每个传统节日定期举办相关主题的剪纸活动,将这项非遗项目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并与学科学习相结合。”后宅街道塘李小学校长毛潮龙介绍道。

  非遗在润物细无声的传承中生生不息。据义乌市非遗中心负责人介绍,如今义乌已建成风筝、剪纸、婺剧、百子灯、道情等38个非遗教学传承基地,几乎每个项目都有对接学校,每个非遗传承人都有走进学校课堂亲身授艺的机会。义乌越来越多的学校正以传承非遗技艺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生产性保护和活态性的传承,使得义乌非遗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续写荣耀与辉煌,2018年2月,义乌非遗代表队首次走出国门,义乌剪纸、东河肉饼制作、农民画等非遗项目在美国马斯卡廷劲吹中国传统文化风;同年5月,“流动书场”进文化礼堂活动在全市各镇街火热开展,将义乌曲艺送进村头巷尾;各类展演活动层出不穷,古老的文化在多样的展示平台上得到鲜活传承……延绵的非遗文化脉络中,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历史发展的吉光片羽在有形文化遗产中珍藏

  日前,经历过与时间赛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后,修复一新的双林铁塔,搬进了双林水库旁的新家———双林阁内的石质须弥座上,以全新的姿态向公众展示。双林铁塔在穿越时光后的再现,成了义乌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的一大亮点。

  散落的文化遗产是历史文明的结晶,也是过去写给今天和未来的“书信”。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统计,目前义乌共有1659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市级文物保护点21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6个,其中有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踏访其中,远溯春秋战国、近至近代社会的历史点滴如光影般流转而来,再现荡气回肠的往事。

  据悉,6月8日至15日,义乌276个文保单位将通过免费开放、免费讲解等多种形式,推出精彩纷呈的遗产日文博活动,集中展现义乌文物保护利用的成就。

  陈望道故居建于清宣统年间,每日都有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至此,追寻望道先生的足迹。历史的风吹雨打和岁月的光阴摩挲,曾经使故居不免面临着日益残旧的宿命。从2006年开始,陈望道故居的整体修缮工作便未间断。每完成老屋一个部件的修复,都仿佛记录和还原了那段历史,而陈家老屋也在工匠们的巧手下焕发了昔日的光彩。

  2018年,为配合望道信仰线核心区块的建设,市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针对故居内照壁上壁画倾斜与磨损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保养和维护。如今再次推开咯吱作响的木门,走进这四方围合、庭院深深的老宅,简朴却颇有意味的故居陈设让人感慨不已:正室五间作望道先生生平展示厅,用大量珍贵图片展示了陈望道光辉的一生;左右各两间厢房,用向各地征集来的老物件还原陈家旧时的生活场景;二楼的多媒体放映室,用光影的故事讲述着望道先生伟大的一生……历久弥新,似乎一切都未曾改变。

  陈望道故居的新生,是义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个成功缩影。回望义乌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发展历史,成果不易、任重道远。古建筑抢修三年行动,将一座座老屋于风雨侵袭和岁月磨砺的危机中抢救下来,再现丰姿绰约;延续至今的义乌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作,将原先湮没在时光尘埃中的古村落展现在公众眼前,传承义乌精神、造福子孙后代;重要文物保护瓶颈问题的一一突破,使得黄山八面厅木雕技艺、古月桥、双林铁塔、春秋古井等重现历史光华,在义乌文物保护史上刻下了重要一笔;考古发掘也频频取得重大突破,观音塘恐龙足迹化石地址遗址以及桥头史前遗址的挖掘,让历史在尘封中渐渐苏醒……

  “趁着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契机,我们号召更多的民间力量可以自觉参与到义乌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来,通过文物修缮、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市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黄美燕说,今后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参与者,一起和政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开一扇新窗,去感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的那份美好。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