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6月22日讯(记者 龚倩 通讯员 金南星 编辑 童晓)“RH新生儿溶血如何发现?当同时怀疑发生ABO溶血时,儿科医生该如何紧急处理呢?”
今天(6月22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浙江省儿童疾病分级诊疗项目基层儿科医生培训班(金华站)在义乌举办,十余位来自浙大儿院的资深专家们,为金华各县市区医院和社区卫生室、诊所等300多名儿科医生面对面授课。
培训班上,授课专家们就最近发生的“熊猫血溶血宝宝抢救及时”事件为例展开了业务培训。
据了解,在本月4日,来自叙利亚的“熊猫血”妈妈Almawal Dinour(阿玛瓦·迪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早产生下男婴,但宝宝出生后第二天即出现了黄疸,多项指标异常,原因是阿玛瓦是O型血,且是罕见的RH阴性血型,医生怀疑宝宝发生了溶血,但在无法明确是ABO溶血还是RH溶血的前提下,贸然给宝宝输血将是极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加重溶血,故急需赴杭进行溶血筛查后再接受输血治疗。情况危急,端午节当天,浙大四院儿科与浙大儿院儿科两地联动,接力完成生命的救援,最终将这名高危的溶血叙利亚宝宝平安救回。
据浙大四院儿科主任袁哲锋回忆,当时宝宝出生后口唇及全身皮肤发绀、呼吸急促,口吐泡沫,考虑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结合胸片“白肺”确诊后,立即对孩子进行了呼吸机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宝宝出生12小时左右再次发现黄疸加重,血色素持续降低,于是考虑已出现溶血症状。
溶血,意味着母亲血液中的抗体进入新生儿体内,发生免疫反应,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属于十分高危的新生儿急症。一旦发生严重溶血症状,需要输血甚至换血治疗,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婴儿贫血、大脑损伤、心衰甚至死亡。
袁哲锋当即立断宝宝情况十分危险,ABO溶血和RH溶血可能同时发生,治疗滞后后遗症大,急需到省血库做溶血筛查确诊后,进一步治疗。当晚,浙大四院与浙大儿院两地儿科医生远程会诊,立即安排120救护车和新生儿医生赶往义乌,阿玛瓦一家平安顺利转院至儿院的新生儿监护室。在明确了是ABO溶血合并RH溶血,经历输血后,孩子渡过难关,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以往,基层儿科医师对很多发病率高、危害大的疾病缺乏经验,尤其是RH新生儿溶血等罕见疾病,更容易缺乏快速诊断反应能力,缺少能够快速反应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这次培训内容非常密集,信息量非常大,可以说全程‘无尿点’,对基层医生来说,会是非常高强度的学习。”浙大儿院医务科副科长李甫棒表示,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提高基层儿科医师的诊疗水平能力。
浙大四院儿科主任袁哲锋表示,作为在地方的省级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在与浙大儿院共建“联合儿童中心”的基础上,于去年8月加盟浙江省儿童疾病分级诊疗试点平台,进行深入合作。目前,浙大四院儿科正在打造义乌新生儿危重症儿童的救治中心。
此次两地医院联手抢救溶血宝宝,意味着浙中地区儿童急危重症也能在地方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保障,浙大四院已经与浙大儿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儿科分级诊疗系统,快速、安全的双向转诊通道,为浙中地区的儿童健康安全护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