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9日讯(记者 龚倩 通讯员 张金蓉 编辑 童荟颖)义乌——汶川,尽管相隔2000多公里,两个城市的距离却因“对口支援”悄然拉近,以“义乌所能”补“汶川所需”,义乌市中心医院的脚步从未停歇。
“你留下吧,请放心!”
238斤超重产妇平安生产
6月14日上午,在汶川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内,原本一台普通的剖宫产手术,因产妇张女士体重238斤、胎儿横位、脐带绕颈三周、既往已进行两次剖宫产手术等诸多特殊因素变得非同寻常,且张女士在孕期只做过一次产检,更是再度增加手术的风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孩子平安出生,全体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中心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杨方纬却有更深刻的感悟。“入院评估后,家属想去上级医院,产科医生也是有些犹豫,产妇是我建议留下的。”据杨方纬回忆,她非常有信心做好这台手术,更希望医生们能从中收获经验,未来再面对类似病人时就能够从容应对。
“真的非常感谢,免去了长途奔波,孩子也非常健康。”出院当天,张女士握着杨方纬的手激动地说。那是杨方纬奔赴汶川的第19天,她说,“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不仅让医生在技术上更进一步,也让大家提振了信心。”
与时间赛跑
成功开展首例“急性心肌梗死”床旁溶栓治疗
7月4日一大早,突发急性胸痛的程先生急诊入院,检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并有明确溶栓指征。“病人情况危急,为最大限度缩短患者缺血再灌注时间,和家属沟通后,我们立即启动了静脉溶栓。”在中心医院心血管一病区副主任医师宗金波的指导下,医护人员为程先生实施床旁溶栓治疗。
溶栓约1.5小时后,患者自述胸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电图提示溶栓成功。这看似普通的溶栓治疗,却填补了汶川县人民医院这一项目的技术空白,让医护人员在急诊抢救、处置胸痛患者上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义乌来的医生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非常感谢!”病人度过危险期,家属的感谢让大家信心倍增。这一天,距离宗金波结束汶川帮扶只剩12天,他坦言,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要加快做。“在这里,我更多的是指导和交流,希望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诊治能力,切切实实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宗金波表示。
组团式接力援川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据悉,义乌市中心医院的援川故事始于去年10月,第一批支援专家团队前往汶川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卫生支援工作。此后,在医疗帮扶路上,“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强化医院管理、着力学科建设、规范医疗流程、推动新技术开展……赴汶川帮扶的医生们不遗余力地把“带去的”留下来。
广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强化。下一步,市中心医院将继续扎实推进对口援川,在人才培养、医技培训、远程会诊、高端设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打造一支真正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推动医疗援川层面更高、覆盖更广、支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