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12日讯(记者 龚成浩 蒋守洋 编辑 童晓)7月11日,全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进现场会在义乌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县(市、区)的“治水人”齐聚义乌,看“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现场,交流治水经验。
在下午会上,副省长彭佳学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暨全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讲话。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金华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专题片;宣读了《关于2018年度全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考核情况的通报》文件;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尹学群致辞并介绍“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做法及成效;义乌市、余杭区、镇海区、南浔区、德清县作了典型发言;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就“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发言。
会上,副省长彭佳学高度肯定了义乌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
一江清水来之不易,巩固治水成果难上加难。让涓涓清流汇入美丽河湖,让地下管道不再“添堵”,义乌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干得有底气!
治水,首先要治思想,对源头治理,关键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干干实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污水变为净水,进而变成为人民造福、使城市增值的“金水”。
2017年义乌制订了“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方案,2018年全域推进,目前366个区块中95%已完成创建,7月底可全部完成。从水体治理向水岸同治转变,从应急式治水向长效治水转变,从项目建设向长效管理为主转变,义乌实现了治水工作的“三大转变”,也终于完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从数据来看,2017年3 月以来,省市控断面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2018年群众满意度跃升至全省第22位,前移35位。2019年 6月,入境断面氨氮、总磷浓度(按义乌江、南江合流流量加权平均)分别为0.36mg/L和 0.198mg/L;出境断面浓度分别为0.34mg/L和0.148mg/L,均低于入境。通过水体自然净化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义乌总体做到了“自己不污染自己,自己也不污染别人”。
建设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关键是“雨污分流、应纳尽纳”,义乌形成了“1+9+14+6”治水顶层设计,构建了水岸同治的源头治水体系。从“五水共治”规划,到生活小区等九大源头治理,以十四个镇街为责任主体,加强机构、运维、监管等六大保障,对处理能力提升、面源污染治理等“九大难点”持续攻坚,最终整治效果达到区块不漏企、村居不漏户,每户(企)不漏处,全市全覆盖。
据初步统计,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面,义乌三年内已实现财政投入47.8亿元、其他渠道投入150亿元,建成了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回用”系统,累计建成污水主次管网、排水管网等1.2万公里;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54万吨。正因如此,义乌全域水系终于“清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排查-建设-运维-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办法,以其全覆盖的专业化运营维护体系,打造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半小时服务圈”,一座座隔油池让“六小”服务行业的雨污分流不再成为难题,“智慧排水”综合管理平台,除了对47个在线监测点实时监测分析,还能及时对问题做出研判和预警。
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离不开人人参与的全民治水体系。从上到下,从考核机制到每日曝光,从“四查”模式到督考团考评等,义乌对环境违法“零容忍”。据悉,开展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以来,义乌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86件,其中追究刑事责任51起。
义乌的治水工作已经与经济、城市转型形成良性循环,除了水质的提升,还带来了城市建设管理、公众文明素养、社会治理水平的同步提升。义乌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也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