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丰富农民画形式 记录乡村蜕变 后宅中学: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 2019-07-31 09:25:4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特约记者 龚琴娟 全媒体记者 樊婷婷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7月31日讯(特约记者 龚琴娟 全媒体记者 樊婷婷)坚守农民画的取材,做好色彩、材料和造型的综合游戏,在画中创意呈现美丽乡村故事……”虽然已是暑假,但后宅中学美术组的教师仍然定期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谋划着下学期创意农民画的研究方向。

  后宅中学地处义乌农民画发源地。自上世纪50年代起,义乌农民便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农村生活,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画作品造型古朴、简洁,用色艳丽、活泼,被义乌市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后宅中学引农民画进校园,201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0年来,学校用农民画记录了乡村的美丽蜕变,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摸索前行。

  学校在七八年级中招募学员组建农民画工作坊,聘请义乌农民画家叶洪桐担任校外辅导员,日常教学由美术组教师利用每周四节拓展课开展。

  最初,农民画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美术组教师阚佳林等就边学习边总结边教学。“农民画的题材”“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农民画的发展历史”……2012年,后宅中学终于有了第一本美术校本教材———《走进义乌农民画》。

  2012年,以“小商品海洋创意者天堂”为主题,教师沈赛飞等带领学生创作了富含金乌、红金泥、月季等义乌元素的农民画,作品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过目难忘。此后每年,工作坊师生都会创作一批富有特色的农民画作品。大幅画作要先在大画布上分块打稿,调整至满意后,再进行勾勒和上色,直到画面和谐。有时候,一幅好作品需要整个工作坊学生两三个月的努力,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耐性。为了增加趣味性,保持学生对农民画的兴趣,教师们也会在中间安插一些小幅农民画作品的创作练习或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采风等活动。

  掌握了基本技法后,工作坊的师生走出校园,用手中的画笔服务新农村建设。在火车站,他们画下了《三千义乌兵》的巨幅画面;在德胜岩风景区,义乌山川风光在师生画笔下一一再现;在许多新农村的墙壁上,师生用农民画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孝道、张扬礼仪、歌颂正义、鞭挞邪恶。

  然而,几年的“新鲜劲”过后,以“土”见长的农民画在推广中遇到了瓶颈。“平涂,不能炫技法;造型儿童化,视觉幼稚;乡村生活,缺少新鲜感……”美术组的教师一一记录下大家对农民画的看法,思索着传承农民画的新思路和对策。

  2016年起,以世界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认可程度为例,后宅中学师生对农民画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再认识,美术组教师大胆尝试农民画的创新发展。2016年,在教师张淑娟的带领下,师生尝试把农民画与轮胎、管道结合,创作了“圆融”主题家居作品,迈出了“让农民画回归农村生活”的步子。

  2017年,教师方菁和学生结合七年级美术教材中的“生活中的纹样”,用数万片马赛克创作了鸡年主题大型屏风。时尚的外观,华丽的光影效果,农民画实现了“华丽丽”的转型。2018年,师生以流体画为表现形式,采用农民画中的大胆撞色,呈现了诸多抽象、绚丽的作品。“好看”“好玩”“每次效果不同,充满期待感”,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2018年11月,在绍兴举行的“浙江省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教师陈凌佼作《“流”不住的时光———色彩的乐章》讲座,介绍后宅中学农民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经验。然而,不断自省的工作坊教师们又在想:“我们的步子是不是太大了?”流体画虽借取了农民画中的色彩特点,但视觉效果偏离农民画太远。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成为2019学年后宅中学农民画要探究和突破的课题。

  10年来,后宅中学的校长、美术教师和学生都在更换,但学校对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却始终持续着。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