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春,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房里,一位29岁的青年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把《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变成了方块文字。从此,这本仅万余汉字的小册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这位青年就是陈望道。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他在复旦大学的继任者——时任复旦名誉校长苏步青教授撰写了一副对联:“传布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阐明修辞学奥蕴一代宗师”。这句话,概括了陈望道一生的功业。
千秋巨笔首译宣言
“陈望道先生就是在这里翻译出了《共产党宣言》。”7月的烈日下,义乌陈望道故居的管理员兼讲解员陈华仙,自豪地对游客讲述着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1920年3月,陈望道收到邵力子的一封信,说《星期评论》请他翻译《共产党宣言》,同时还捎给他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和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
精通日语、英语又有出色汉语功底的陈望道,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份委托。陈望道本人后来回忆:“当时社会上有各种思潮,因为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就答应翻译了。”
随后的日子,陈望道把自己“关进”了义乌老家的柴房。时值早春,天气还相当寒冷,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风袭来,冻得他手足发麻,但他始终废寝忘食地翻译全文。一日三餐和茶水等,则常常由母亲送过来。
有一天,陈望道母亲特地包了粽子,配了些家乡特产红糖,给陈望道补补身体。他母亲把粽子和红糖送进去后,过了一会儿,在屋外问道:“是不是还要加点糖?”就听陈望道说:“够甜,够甜了!”等到母亲进去收拾碗碟时,只见陈望道满嘴都是黑乎乎的,原来他把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拿粽子蘸着给吃了!
就是这样,陈望道忘我地一字一字斟酌和推敲,“花了比平时多5倍的功夫”,终于在1920年4月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和出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进程。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人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第一个早期党组织。1921年,上海成立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陈望道为第一任书记。
一代宗师为学标杆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没有任何译本可供参考,当时国内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字也不多,但他还是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原著的含义。如《共产党宣言》中的Bourgeois和Proletarians两个词,日文版中译作“绅士、平民”,陈望道译为“有产者、无产者”,显然更符合《共产党宣言》的主旨。
陈望道作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从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里,随处可见一些白话文修辞学风气的精彩语句,如“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严谨治学、敢于创新,陈望道是令人钦佩的为学标杆。
“上世纪50年代,斯大林所写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翻译成中文,其中将‘语法’定义为‘用词造句和句型变化的总和’,中国许多学者引此为据。陈先生却明确提出,这个定义不符合我们汉语的特点。”陈望道的硕士研究生陈光磊介绍,在那个时代,恐怕很少有人敢于提出斯大林的著作不符合中国实际。
陈望道之子陈振新回忆,父亲治学之严谨,甚至有些“刻板”,有时为处理一个辞格,搜索一个例证,可以整夜不睡;为引用一个材料,不惜把整套丛书买下来。据不完全统计,为撰写后来被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奠基之作的《修辞学发凡》,陈望道引用了250部书,参阅了170多篇论文。
作为一代学术大师,陈望道不仅因为《修辞学发凡》而成为我国修辞学的奠基者和泰斗,还是《辞海》的总主编,而且在哲学、美学、逻辑学、新闻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学术成就,著有《作文法讲义》《美学概论》《因明学》《文法简论》等学术经典。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作,为我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作出了贡献。
一校之长爱生如子
从上海复旦大学邯郸路正门步入不到百步,就见一条横贯东西的“望道路”。这是一条以陈望道命名的林荫大道,以此纪念陈望道与复旦大学近半个世纪的情缘。
从20世纪20年代走上复旦大学讲台起,陈望道在复旦执教50年,担任校长25年。至今,复旦大学师生中仍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故事。
那时,师生们经常看到陈望道在校园里散步。他常说:“我是校长,在学校里多走走,可以让大家认识我,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及时向我反映,我也可以了解更多的情况。”他多次提出:“学生身体不好不行,眼睛不好也不行。如果他们身体不好,我们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学生家长。”
作为校长,学生在陈望道的观念中永远是第一位的。1947年5月30日,国民党当局搜捕进步学生,复旦新闻系左派学生何晓沧躲进了陈望道家中。时任新闻系主任的陈望道,坐在楼下客厅看报纸,一直守到特务后半夜撤走……就这样,他竭尽全力保护进步学生。1952年他担任复旦校长后,外省考进复旦的学生,在迁入户口时,甚至连户主一栏写的都是“陈望道”。
1977年10月29日,陈望道因病逝世,享年86岁。临终前,他把毕生积蓄的22万元人民币,作为党费全部交给党组织,以此践行他终生不变的信仰。1980年1月23日,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上海市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为陈望道同志骨灰盒覆盖党旗仪式。
(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