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买了海鲜,谁知称重后发现光包装材料就有半斤多重,看着这重磅的塑料袋,你有何感受?
近日就有读者和网友吐槽,一些卖水产品的商家使用超厚黑色塑料袋,随着水产品种不同,塑料袋的身价也不时变化,每个少则几块钱,多则十几二十元。
【读者反映】
60元一公斤活虾
塑料袋就占2.1元
“一只塑料袋大概就有几十克,按照装在里面水产的价格算,这只塑料袋分分钟就是几块钱,商家也太狠了!”日前,有群众向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上溪市场监管所反映,称自己在上溪综合市场购买水产品,“过重”的塑料袋实在让他“意难平”。
“装水产品的塑料袋‘过重’现象时有发生,较难整治。”上溪市场监管所所长朱正明说,为了解决好柴米油盐等群众关切的事,上溪所将通过“突击检查+管理约谈”的方式,从上溪综合市场开始,整规提升水产品经营行业,扎实服务民生。
早上的上溪综合市场,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几家水产商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塑料袋大概有多重?”市场监管人员将该市场内4家水产品内使用的塑料袋一一抽取,放到公平秤上进行称重。
结果显示:最重的塑料袋为70克,较轻的塑料袋为40克,按照60元/公斤的活虾计算,使用最重塑料袋的商贩每售出一公斤活虾就可以多收4.2元钱。如果售出的是价格更贵的水产品,塑料袋的价值也就更高。
突击检查结束后,上溪市场监管所就召集了综合市场内4家水产品经营户、市场管理方,开展集中约谈,商讨“利民”方案。约谈中,水产品经营户表示,由于水产品的一些特殊性,塑料袋不可能像普通蔬菜那么薄,但是愿意做出一些改变。
经过探讨,双方拟定了方案:经营户要和消费者仔细解释塑料袋使用相关规定;在使用厚的塑料袋称装的时候,经营户要主动减掉厚塑料袋的重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使用厚塑料袋还是薄塑料袋。根据选择塑料袋不同,向消费者收取塑料袋费用。
上溪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约谈结果,和现有情况相比,今后消费者使用每只厚塑料袋能可节约一元钱左右。如果每个摊位按每天使用80只厚塑料袋计算,上溪综合市场水产4个摊位一天能为消费者节约320元。
【现身说法】
螃蟹还未“松绑”
又轮到海鲜“上套”
由此可见,水产品“缩水”现象并非个案,新报就曾多次报道过螃蟹捆绑橡皮筋销售的新闻。目前,网友们质疑声最大的就是“吸水绳”“橡胶绳”“厚塑料袋”等水产销售过程中的“附属品”。
网友“小懒”是义乌人,为了招待来家里吃饭的朋友,曾在菜市场买过1公斤梭子蟹。回家后,她把橡皮筋剪下来称了一下,发现竟有400克。“这不明显是宰人么?”“小懒”说,为固定蟹钳绑橡皮筋或草绳无可厚非,但为何非得用小拇指粗的橡皮筋?
无独有偶,金华的邵女士也遭遇过类似情况。有一次,她买了1.75公斤螃蟹,回家后特意摘下蟹钳上的橡皮筋称重,竟然有0.5公斤。
网友“甑”说,要买点虾鱼螃蟹,就得拿超厚塑料袋装,“我们三口之家买的东西本来不多,加上厚厚的塑料袋和里面的水,一斤水产瞬间变一斤半了。”
“现在螃蟹上的粗皮筋很少见,却轮到海鲜‘上套’了。”网友“小吴先森”说,前两天,他去买海鲜,发现原本螃蟹身上绑着的厚皮筋没了,于是当即买了6只螃蟹,同时还买了其他几种海鲜。
到家清洗海鲜时,他气不打一处来,“就没见过这么厚的袋子。”“小吴先森”说,他拿家里的小电子秤称了,每只袋子竟有25克多重,每种海鲜又套了两只袋子,5种海鲜用了10只袋子,算起来光袋子就得有250多克。这些海鲜平均每公斤售价在60元左右,意味着光袋子他就花了15元钱。
【网友支招】
自带小秤塑料袋
避免缺斤少两
“我不图便宜,但秤一定得给够。”金华网友“冉燃染”说,他们全家都喜欢吃海鲜,所以经常去买,里面的问题他都知道,也知道如何应对。其实买海鲜时很多缺斤少两的情况消费者是可以避免的,她介绍了几种简单的方法:
1.自带小秤和塑料袋,并在塑料袋底部剪个小口。装好海鲜后,控干10秒后再称;
2.一定要亲眼看着称量过程。有些摊主的秤摆在靠里的位置或干脆放在鱼缸后面。可以要求摊主当面称,自己记下秤上显示的分量,再用自己的秤或去复秤台复核一下。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水产品时,如果发现商贩强制使用加厚塑料袋,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此外,买水产品时,要防范商贩往塑料袋内注水。建议市民发现问题时,尽量在市场内及时解决,因为海鲜本身有一个含水量和化冻的问题,离开市场后,不便于证据保留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