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是志愿者的显著标志。近一个月来,义乌市后宅街道的大街小巷,却出现了身穿橙色、蓝色、绿色等各色马甲的志愿者。他们中,有的是流动党员,有的是电商从业人员,还有的是社会治安帮扶人员。根据不同社会身份,他们身穿不同颜色的马甲,共同为辖区内的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流动党员树先锋
“大爷,这是新型的诈骗手段,您要多加防范。”前天晚上,在义乌后宅街道金城社区,32岁的谢炳敏身穿深红色马甲,详细地给社区居民讲解反诈宣传。他的身后,54岁的宋五一正在发放宣传单。
谢炳敏是丽水龙泉人,宋五一则是新疆乌鲁木齐人。两人原本并不认识,今年,由于“流动党员”这个共同的身份,成为社区共建共治的中坚力量。
谢炳敏2008年入党,2009年来到义乌做生意,如今在金城社区经营一家超市。“之前,我每个月要回一趟老家参加党员活动。自今年8月办了流动党员证,挂靠在社区流动党员支部后就方便多了,在这里就可以学习和参加党员活动。”谢炳敏说,来义乌多年,他也成了公益活动的“主力军”。
据悉,金城社区有流动党员40余人。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抓实流动党员干部管理,避免出现“两不管”“两头空”的情况,今年1月,社区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并于8月建成流动党员服务中心。
宋五一于1985年6月在部队服役时入党。退役后从事商贸行业,每年都要到义乌采购。2015年,他带着家人来到义乌定居,专心做起外贸生意。
金城社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集学习、活动、休闲于一体。在一楼大厅内,“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十个大字鲜明有力。在“乡土超市”的展示柜上,摆放着流动党员从新疆、江苏、江西、黑龙江等地带来的特产。此外,服务中心还兼具红创空间、阅读空间、心灵驿站等功能,给流动党员带来“家”的温馨。
五大社团齐发力
在后宅街道,发动流动党员的力量参与社区共治共建的社团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乌商红雁”,形象地指明了来义乌经商、工作的流动党员身份。
后宅街道共有人口15万,其中近一半是外来人口,辖区内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强。义乌市公安局后宅派出所所长傅文梁告诉记者,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多元化治理中,街道以金城社区为试点,组建了五支社会团体志愿服务队。金城社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后宅街道社会共治组织活动中心。
“建好一个平台,打造两支党员示范队伍,辐射身边一群人。”目前,后宅街道成立了以“遗安红”本地党员为带头人,带动“乌伤红雁”流动党员,促使“彩虹团”“‘童’墙铁壁”“德胜叮咚”等社会团体一起奔赴治安防控治理最急切、最需要的地方。
后宅街道分别为五支社团发放了深红色、大红色、绿色、蓝色和橙色的马甲。社团的主要职责是巡逻防控、反诈宣传、外来人口登记、设卡检查等。
“遗安红”以金城社区遗安区命名,寓意“遗安红红一片”,以本地党员为引领,提高“打防控”能力。“‘童’墙铁壁”和“德胜叮咚”社团分别覆盖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和电商从业人员,从街面和电商层面助力社会治安宣导。
据了解,自五支社团成立以来,后宅街道辖区治安情况稳步向好,今年第三季度的诈骗案发量和纠纷发生量分别同比下降50.59%和3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