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20日讯(通讯员 朱倩男 张婧婧)揉、搓、捏、贴、刻、压、粘,老师和学生一边感受千年陶艺传统文化,一边把奇思妙想融入泥巴,大家相互分享着经验和喜悦,其乐融融——这是义乌市杭畴小学陶艺课上常见的生动场景。
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大家精心制作的最新一批陶瓷作品日前在学校的陶艺文创园新鲜出窑,有茶壶、茶盏、小碗、小勺、花盆等等。这些颜色各异、造型多样的文创作品,不仅能自用,更能当作“独一无二”的精美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从家用陶器到文创作品,从手工揉捏到结合灌浆、拉坯、彩绘等多种技艺,作为一所陶艺特色的农村示范性学校,杭畴小学的每位学生都熟悉陶艺制作的工艺和流程,这得益于非遗传承人陈云龙的精心指导,更离不开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升学校特色教学专业水平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陶艺特色教育资源,学校充分结合地域文化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了“以陶育人,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当地“红金泥”资源与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并获得“陶艺制作非遗教学传承基地”称号。
为了不断挖掘传统文化,推动陶艺教学向纵深发展,学校在设立陶艺教室、陶艺博物馆、陶艺烧制室的基础上,今年又开设了陶艺文创园,用作教师学习创作、学生教学空间,不断发展全体师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为构筑陶艺特色团队,学校定期组织教师陶艺培训,鼓励老师创新陶艺作品,并经常性地开展师生的优秀作品评比。”校长万国清如是说。学校还激励陶艺教师开展陶艺教学研究,并选拔骨干教师通过定期举行公开课的形式展示风采、交流经验。
如今,在杭畴小学,学生人人熟悉陶艺制作,老师个个会上陶艺课,师生作品遍布校园每个角落,更有越来越多的陶艺作品走进了日常生活。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通过入教材、进课堂、盈生活,在缸窑的千年龙窑旁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