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
何翊丹,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经营户,2000年来义乌从事教育工作,2011年下海做窗帘生意,一年后注册品牌“宁欣”深耕餐垫行业。如今,其创办的企业拥有3000多平方米厂房、2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成为“中国梦”授权企业,产品入选“义乌好货”。
中国义乌网11月25日存(全媒体记者 赵永强 文/摄)日前,记者来到国际商贸城四区二楼二街34184号摊位采访何翊丹时,她正与店里的员工一起跟来自乌干达的客户贾法尔洽谈生意。贾法尔是何翊丹的老客户,每年都从她的店里订走数十万元的货物。贾法尔说,何翊丹是义乌市场注重产品质量的经营户代表,同时也是自己见过地对客户最负责的经营户。
创业源于与儿子的一场“较量”
2000年,何翊丹和丈夫离开家乡,一道来义乌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此后,他们一家三口,过着稳定而又平静的生活。但是2011年,这一份稳定与平静,却被打破。
“那时候我儿子刚上初中,可能是进入叛逆期,他觉得学习没什么用,不爱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何翊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跟儿子谈了很多次,见效甚微,无奈之下,她跟儿子“宣战”,“我们把过去都清零,现在我辞职去创业,你就当刚开始学习,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够在自己新的领域,做出更好的成绩。”
就这样,39岁的何翊丹,进入了商海。零经验的她,在朋友的帮助下,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租了半间摊位,开始做窗帘生意。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她,除了经验,什么都没赚到。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送给她六块精美的餐垫,建议她做餐垫生意。
“不管是窗帘生意还是餐垫生意,对我来说,都是在空白的纸上画画。”何翊丹是幸运的,她转行餐垫生意后遇到的第一个客户就点亮了她的创业生涯。刚开始,这个客户认为何翊丹没经验,不想把订单交给她。做事执着的何翊丹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次次地跟客户沟通,展现出自己的诚意和能力。最终,客户被何翊丹打动,把一笔价值15万元的订单给了她,同时还安排人员指导她怎么做产品、卖产品。从识别条形码到制订货物的编号系统,从学习使用进销存软件到装箱发货,全流程一一指导。
品质是对客户最大的负责
正如贾法尔所说,何翊丹是她在这个市场上见过的最注重产品质量、对客户最负责的经营户。正是长达十年的教师生涯,赋予了何翊丹认真、负责的特质,从一开始做生意,她就把产品质量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产品质量要好,关键在员工的身上。”何翊丹说,最初她只有三名员工,一位负责裁剪,一位负责包装,一位负责装箱,但是对品质的严格要求,却从那时候就开始了。在原材料上,企业选用环保实用的斯特林材料,从原料染色、造粒、拉丝、织布、成品剪裁到包装,每一个细节,何翊丹都严格把控,争取做到零瑕疵、零投诉。比如用绑带捆绑餐垫时,无论是金线还是麻绳绑缚,打结的地方一律只能放在两个餐垫的夹缝,从透明包装盒的前后都看不出结头,这样才美观;如果手工包装工人,超过两次检查发现没有按照这样的标准包装,一律会被辞退。尤其是近几年,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节省成本的时候,何翊丹却为了改善运输中客户的损耗,自己出资为每个纸箱的8个箱角加上保护角,避免长途运输的挤压变形带来的损失。收到货的客户,看到完好如初的产品和加固的纸箱,纷纷为她点赞。
现在,宁欣餐垫不仅远销美国、东南亚、欧洲、南美等世界各地,同时也出现在国内各个家庭、商超、酒店和电商平台,颇受好评。
转型让品牌迸发不竭动力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不少显眼的地方,都有何翊丹头像和公司名字“宁欣”的大幅广告牌。虽然做这些广告花了20万元,但何翊丹觉得这些钱花得很值,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不少新客户,同时也提升了“宁欣”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转型成为义乌市场之后十年,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词。“不转型等死,转型等于找死”,一时之间,也成为市场上的一种写照。不过,对于2011年才进入市场的菜鸟何翊丹来说,似乎并不存在转型与否的困惑,因为她从注册“宁欣”这一品牌的时候,就想着要做好产品,要做好品牌。
“怎样才能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呢?显然,产品质量是基石,而有了这个基础,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何翊丹认为,“比如说参展,从公司建立开始,每年都会去国内外的大型展会参展推介产品,对当时的我们来说,那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但是我们坚信,投入就必有回报。”
通过展会,宁欣餐垫的知名度,一点点地打开。而到2015年,何翊丹又一举拿下了餐垫行业“中国梦授权企业”的资质,同时还取得了“一餐一垫”的注册商标。今年,宁欣餐垫又经SGS和LFGB认证通过,被列为优秀生产商,同时还入选义乌好货,以质量“质”敬全球。
品牌,成就了今天的何翊丹。在一些经营户说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时候,何翊丹的宁欣餐垫,却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2014年迄今,公司员工从3个增加到了20多个;厂房从最初的400平方米扩大到了3000平方米;而年销售额,更是水涨船高,从区区百万元增加到了3000万元,翻了几十倍。
“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拿下浙江制造‘品’字标。”何翊丹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最迟明年年底,我觉得我们就能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