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根,今年85岁。1936年开始担任上溪镇和平村调解委员会主任,近50年里调解了大大小小纠纷近千次,获省人民政府优秀调节员称号。
陈小根

-
王之玉,今年84岁。1957年,从杭州幼儿师范毕业的杭州姑娘王之玉,因工作分配来到了义乌,自此便在这座城市的幼儿教育一线上奋斗了一生。退休后,她又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全部倾注到丰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之中。创作剧本、编排节目,带着村里的文艺骨干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王之玉

-
吴荣寿,1932年出生,江东街道西谷村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赴朝参战。后又南下海南岛,参与海岛边疆的开发建设。
吴荣寿

-
徐耀根,今年78岁,1966年入党。1970年担任上溪镇和平村村两委支委,扎根基层14年。
徐耀根

-
陈耀田,今年71岁,廿三里街道廿三里村人。是“鸡毛换糖”那一代义乌商人中的一员,也是义乌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看着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己也从一个背负着“割资本主义尾巴、投机倒把”等罪名偷偷摸摸摆摊的小商贩,做到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陈耀田

-
何樟根,1937年出生。1984年入党,曾任夏演中心小学校长,何里乡中心学校校长、教育支部书记。入党35年,他是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也是村里的义务“辅导员”、“解说员”。1998年,他从教师岗位退休,便积极筹办何斯路老年大学和组织老年协会活动。
何樟根

-
黄昌鹍,今年78岁,东洲社区老年协会会长,成立东洲大鼓队,带领队伍积极参加市、街道送戏下乡、进厂和社区纳凉、游园等活动。
黄昌鹍

-
李孝茂,今年70岁,1970年入党。1969年前往安徽入伍当兵,1984年担任上溪镇仙溪村党支部书记。
李孝茂

-
陈明奶,1926年出生。1943年入党,17岁投身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冲锋陷阵,身经百战,三次负伤依然坚守战场,身上留下了无数伤痕。入党76年,老人的七枚勋章记录了他永远无法磨灭的功绩。
陈明奶

-
方美菊,今年74岁。2008年成立何斯路村腰鼓队,并带领队伍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这支腰鼓队一直坚持下来,队员也由当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人,成为了村中老人们娱乐交流的平台。
方美菊

-
张希盛,今年78岁,高级工程师。一生从事林业工作,对义乌大枣情有独钟。从义乌市林业局退休后,编写了《染绿涂彩情自浓》、《义乌青枣文化》、《人文义乌香山》等书。
张希盛

-
方仙菊,今年73岁。2007年开始接触空竹,多次在江滨之夜、市老年大学等地表演抖空竹,先后获得“金华市首届民间体育空竹技艺展示会金奖”、“2015金华首届好邻居达人秀”抖空竹第二名、国家级空竹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等,成为了义乌抖空竹领域的佼佼者。
方仙菊

-
陈洪才,今年76岁,20岁就挑着货郎担走四方,是“鸡毛换糖”那一代义乌商人中的一员,也是义乌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看着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1983年开始办厂,把厂交给了孩子后,还写了一本纪实作品《鸡毛换糖史话》,记录了50多位“货郎”的酸甜苦辣,文字朴素而感人。
陈洪才

-
范松樟,1983年生,义乌市枫溪人,自76年起从事我市农村能源工作,至96年经农民职称评委评定为农村能源高级技师,义乌市政协八届政委委员。
范松樟

-
王用法,今年76岁,1974年入党。1977-1999年担任江东街道下傅村村主任。
王用法

-
傅荣达,今年74岁,在江东街道下傅村老年协会担任会计,一干就是10个年头,为协会的运作提供稳定的保障。
傅荣达

-
赵仲灵,今年72岁,原是义乌流动电影队的队长,17岁从浙江省文艺学校电影班毕业后就当起了放映员,便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55年来,他坚持用银幕为农村带去一场场文化盛宴。
赵仲灵

-
何卷松,今年74岁,上溪镇新民村人。1984-1990年任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现负责吴店烈士陵园的管理工作,在那条连接住所与陵园之间的蜿蜒小路上整整走了6个年头。
何卷松

-
李孝盛,今年88岁,上溪镇仙溪村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赴朝参战。
李孝盛

-
何允法,今年75岁。25岁起跟着师傅挨家挨户上门打石头,艺成后便自立门户出去做生活,由于手艺精湛,在村中小有名气,当时几乎统揽了附近村庄的石匠活。
何允法

-
龚美莲,今年80岁,1961年入党。1958年任上海铁路局南京铁路分局报话员,2006年随丈夫回到义乌上溪镇仙溪村,在村中义务帮忙负责环境卫生工作。
龚美莲

-
傅启明,今年70岁,1971年入党。1976-1999年担任江东街道下傅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后担任桥东办事处农村合作基金会主任。
傅启明

-
王晖正,1933年10月出生,城西街道石明堂村人,前半生,王晖正当过部队的卫生员,当过公安局的特派员,当过劳教支队的管教。后半生,他回到家乡,坚守村医岗位40年,勤勤恳恳,守护着父老乡亲的健康。40年行医,救人无数;40年行医,零投诉。
王晖正

-
金允泮,出生于廿三里街道八脚塘村,今年81岁。从原杭州大学毕业后,毅然走上了教师岗位。退休后他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关注老人健康,义务为他们介绍养生之道;二是关心下一代,特别是外来建设者的家庭教育。
金允泮

-
陈雄揆,今年83岁,1956年入党。1957年前往舟山入伍当兵,修建海岛。2006年回到义乌,在仙溪村老年协会义务担任出纳,不计报酬,在村中发挥余热。
陈雄揆

-
蒋允明,1938年生,廿三里街道里忠村人。1956年就读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在浙江省体育局任职。曾在丽水、金华等地任教,退休回到里忠后便一直在负责文化礼堂的管理工作。
蒋允明

-
王正渭,城西街道石明堂村人,今年91岁。从11岁起就跟着村里的师傅学做蓑衣,作为义乌棕丝蓑衣编制技艺的传承人,他掌握着每根棕丝的脾性,巧手编制出属于蓑衣的年代记忆。
王正渭

-
何京炉,今年85岁。1966年任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何斯路村老年大学成立后,便在学校担任班长,组织老年人开展各项活动。
何京炉

-
陈鲜池,今年71岁,1997年入党。现任佛堂镇寺口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基层18年,带领村庄多次被评为环境最美村。
陈鲜池

-
夏阿义,今年105岁,是义乌市在册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但她从未生病住院,思路清晰,她还帮家里赚生活费,每天与儿媳妇一起做手工活,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又开心。
夏阿义

-
何京明,今年78岁。17岁开始学习理发,早些年一直带着剃头工具骑着自行车走南闯北帮人理发,年老后便在村里上门为村民们理发,坚持至今已有60多年。
何京明

-
方光林,今年70岁,1971年入党。1970年入伍当兵,退役后担任佛堂镇金山村治保主任,1983-1997年任金山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基层14年。
方光林

-
王伟南,今年81岁,1981年入党。1962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佛堂镇倍磊工作片7个村的小学老师。
王伟南

-
陈美芳,今年71岁,1984年入党,1984-1997年担任倍磊四村妇女主任。
陈美芳

-
陈景荣,今年76岁,1966年入党。1970-1980年在佛堂粮管所工作,后在倍磊乡企业办公室服务工商个体户。
陈景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