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2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洋波)“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生在国旗下,长在国旗下,亲身经历了我们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我是幸运的,也为此感到骄傲。”退休教师傅金潮说。他回忆起70年来的种种经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成长不怕苦,努力就会有回报”
1949年2月,傅金潮出生在义亭镇傅宅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里,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老二。父母都是农民,作为家里的长子,傅金潮从小就挑起家里的担子。“小时候真的很苦,割草、砍柴、种地,啥都做,再长大一点就去生产队里挣工分了。”傅金潮说,他就这样边干活边读书,考上了金华师专。
1975年8月,傅金潮从金华师专毕业,被分配在官塘乡校工作。当时的官塘乡是个典型的贫困乡,被人戏称为义乌的“猪头爿”,连山上都寸草不长。这学校,校舍简陋,生活艰苦,厨工要跑到五里外的江湾集镇去买菜,除了本地人,外乡人很少能长期留下来工作,但傅金潮一干就是9年。傅金潮刚到学校时,乡里正好办起一个社办高中班,由于缺少师资,学校领导安排他教这个班的数学、物理和历史三门课。在巨大工作量的情况下,他坚持教完了两届高中毕业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我记得,当时校长来问我,能不能教高中班的数学?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过一阵子,校长又来问我,要不物理也教一下?我想着数理不分家,也答应了下来。但没过几天,校长还来问我,能不能历史也教一下?”说到这里,傅金潮自己都笑起来了。这下他有点犯难了,他是理科生,对历史可不精通。但是他还是接了下来,白天基本上都是上课,只能利用晚上时间边学习边备课,也坚持着教完了两届学生。
社办高中撤销后,傅金潮就一直任教初三数学,成绩年年排在当时义亭区的前茅。
“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1984年,组织安排傅金潮到义亭教办工作。3年后,组织又安排他去当时的稠城镇中(现“绣湖中学”)任校长。当时稠城镇中的教学质量较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可以算得上是城区最差的中学。
傅金潮去了稠城镇中之后,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制度改革,也没有兴师动众地去调整人员,而是选择了“春风化雨”的方式。“不论过去,只看现在。”傅金潮说。就靠着他的谆谆善导和正确领导,短短三年,稠城镇中就一跃成为全市排名前列的学校。
1999年,傅金潮离开工作了12年的稠城镇中,到义乌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工作。2000年6月,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安排他到稠江镇教办工作。“当时教办刚成立,很困难,没有资金,没有设施,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只有从开发区学校借来的两间房子。”傅金潮说,他和教办的其他同志一起努力了4年,终于改变了稠江教育的落后面貌。2003年,稠江街道被确认为浙江省教育强镇。
2004年,原稠江中学、官塘初中、江湾初中、开发区学校被一同并入新稠江中学,组织又安排傅金潮担任新稠江中学的校长,此时他已55周岁。他和同事们一起日夜操劳,忙搬迁、接水电,凡事亲力亲为,一度带病工作。稠江中学很快顺利走上了正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祝愿祖国以后越来越好”
“我现在退休了,就散散步,看看新闻,写写字,接送一下小孩。”对于退休生活,傅金潮非常满意。他现在是退休教育工作协会会长,平时经常组织退休教师开展活动。
采访中,傅金潮对自身荣誉很少提及。据了解,他工作30余年,37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5年荣获浙江省第八届“春蚕奖”;1996年被评为义乌市首届“十佳校长”;1999年被评为金华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金华市师德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义乌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傅金潮还是义乌市第六届、十一届、十二届党代表和第八、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集体荣誉更是不胜枚举。
记者见到傅金潮的时候,他正在书房里写字。他说:“我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见证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和亲历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祝愿祖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