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龚书弘 正文

义乌:七十载万象更新 风云间化茧成蝶

发布时间: 2019-10-06 14:50:19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龚书弘 编辑 何冬圆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0月6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何冬圆)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记,义乌也不例外。

  绣湖之于义乌,相当于西湖之于杭州。过去的绣湖,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中心,是许许多多老义乌人的记忆所在:周边热闹的居民区、鱼市、师范学校、老电影院……忆往昔,岁月留痕,看今朝,化茧成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大安寺塔下的绣湖倒影着历史的变迁。如今,绣湖广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不远处的大安寺塔静静伫立于绣湖畔,湖塔相连,景色相衬。广场四周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爱心斑马线上礼让纷纷,情暖众人,商场的咖啡雅座上市民的谈笑风生与创业者的运筹帷幄,交相呼应,生机勃勃。

  改变,尽显于方寸间。70年来,义乌这座现代化都市发展的亮色不断蓄积,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演绎着蝶变新生。

  有机更新提能级

  城市面貌日日新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自气质。

  而一个城市的气质,很难用几个简单的数据来描述,它是深入内心的记忆,是这个城市最鲜明的特征,是人们提起它最先想到的词汇。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格和人文品格,人们既不能因循守旧而错失发展良机,也不能随心所欲瞎干蛮干,留下城市发展的败笔。

  城市有机更新是世界性难题,从大处讲关乎城市规划发展的百年大计,从小处看关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2016年6月1日,《义乌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正式实施。新政落地忽如一夜春风来,3年来,义乌市以老城区征收改造为核心的5.78平方公里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稳步推进,拆除61112户,其中老城区13479户,改变了以往城中村改造“破旧村建新村”的模式,实现了人居环境、房产市场、城市提质、空间拓展等多方共赢。

有机更新仓后区块现状

  “未来,下车门要做成50年、100年不拆的未来城市社区。城市有机更新地块中共已出让14宗土地,其中有机更新回迁地块共9宗,商住开发共5宗。仓后01地块、湖大塘01、02地块和向阳上片地块的回迁房屋目前已结顶,最快年底可以交付,剧院和市场回迁地块目前处主体施工阶段。”义乌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零星收购到大区块征收,从阻挠反对到支持拥护,敢为人先的义乌干出了自己的城市有机更新样本。

  人口持续增长

  义乌成为人才“磁石”

  70年来,小县城变身世界“小商品之都”,人口从原先的寥寥数十万,到如今的240万,其中人才总数达到近30万,博士、硕士和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达35124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则达到了4982人。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义乌流动人口的学历也在逐渐提升。2018年底全市大专以上的流动人口较4年前翻了近一番,达到15.5万余人,首次突破流动人口总量的10%,今年上半年又新增了近1万人。城市的潜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吉利英伦首台“义乌制造”新能源整车下线

  瑞丰光电从台湾省引进的一名高层次人才,早年在某集团全球研发中心任职。2017年,他打算创业,在全国率先开展光电法粪便潜血传感的研究。“我接洽了几个地方,相比之下义乌的政策、环境都非常诱人。”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将公司落地义乌之初,只能暂时借用朋友的办公场地,当时义乌相关部门注意到此事后,立即着手为他在科创园内安排了一处办公场地,并很快完成了电力、供水、贷款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

  经过1年多的发展,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相关产品有望在2020年进入市场。“我经常跟我的师兄弟说,义乌尽管没有北上广深发达,但绝对是‘潜力股’,是优质高效的发展地区,后来我另一位博士朋友也心动了,现在已经着手在筹办落地义乌的项目。”他告诉记者,今后两年,产品入市后公司将逐渐成熟,届时将会把远在海峡彼岸的家人都接到义乌。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将义乌打造成为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义乌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负责人说,平台和项目是引才聚才的关键,近年来,义乌打造了千亿级特色小镇等8个平台。同时,以大学、研究院所、产业园为重点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双江湖科教园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国科大“一带一路”学院等高端院校相继落地,为人才孵化提供保障。

  医疗、教育、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方面,义乌均铆足全力走在全国前列,并不断刀口向内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让义乌真正“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成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萃渊薮。

  每年50万外国人来义乌

  “联合国社区”奏响和谐曲

  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665个模范集体、812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被誉为“联合国社区”的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放眼全球,“唐人街”的繁荣发展见证了海外中国同胞同舟共济的美好愿景;近观义乌,“联合国社区”的兼容并蓄为上千名“老外”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国际化家园。

  对远离家乡的外国居民而言,在这里,他们不仅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还能真正“当家作主”。在鸡鸣山社区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同时,一些志同道合的外商也积极加入进来,与社区党委的工作人员一起,设立“国际老娘舅”中外调解室,对外商在义乌的工作与生活起到协调、帮助作用。

  “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近日,在社区二楼的中外居民之家,“老娘舅”哈米亲切地与刚搬来社区的外国居民交谈。哈米是在义乌工作、生活了10多年的伊朗人,今年54岁。2003年,哈米来到杭州做生意,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四年后,哈米在义乌创办了义乌市哈米贸易进口有限公司,并积极参与义乌社区的治理,成为了“联合国社区”的“老娘舅”。

在义乌生活的外国人麦克在新版《倚天屠龙记》中饰演妙风使

  目前义乌有300多名伊朗人,大家如果遇到问题都会来找哈米,小到买电话卡,大到申请注册公司。同时,哈米还是义乌伊朗商会会长。为了更好地融入义乌,会6国语言的哈米还当了社区志愿者,定期参与社区的治安、消防巡查,积极参与调解。今年,哈米与他的朋友一起调解了3起涉外纠纷,为义乌经营户追回共24万元海外欠款,获得了义乌经营户的信任与喜爱。这是一块国际融合、五洲同悦的平安之地;这是一方党群连心、文化多元的人文之地;这是一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地。鸡鸣山社区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党建引领,离不开群众参与,更离不开外商的加入。

  近年来,鸡鸣山社区党委探索实践“区域化党建、开放式管理”新模式,取得优异成果,2016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更被誉为义乌的“联合国社区”。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事务,今年以来,鸡鸣山社区构建社区大党委,以“1+x+y”模式引领社区建设,即由社区党委带头,20家共建单位和6家两新党组织共同组成党建同心会,大家共享资源清单,各自认领服务项目,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根基。

  鸡鸣山社区只是义乌不断国际化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万外国人来义乌经商、游玩,并有2万左右外国人常住义乌。70年来,义乌有越来越多的“联合国社区”正在敞开怀抱,倾心搭好民族融合“连心桥”,唱响文化发展“最强音”,让义乌特色与“异国风情”相互交融。

  “规则义乌”蔚然成风

  “义行天下”铭记于心

  只要有空,家住义乌秀禾小区的摄影爱好者老吴就会拿着相机出门,用镜头捕捉义乌这座城市的美好。在鸡鸣山社区,不同肤色的异国友人在参加社区治安巡查;在街头,身着红色志愿者服、手握指示牌的大伯大妈们站在交通路口,随着指示灯的变化指导着行人通行;在公交车上,让座的年轻小伙笑容满面;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的司机、脱帽致敬的老人……看到相机里的一景一幕,老吴发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正在悄然改变,文明气息越来越浓郁。

  自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初心,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围绕“建设美丽义乌,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发出“规则义乌义行天下”的强烈号召,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就是对义乌文明创建工作的最好肯定。

  近年来,义乌持续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作表率”等系列活动,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都行动起来了,每所学校、每位师生和家长都在行动,党员红马甲、公益组织、市民监督团、外国朋友等各类志愿者积极参与劝导。公安等职能部门都在行动,半年查处的不礼让斑马线行为已经超过7000起。新闻媒体积极跟进。

曾经堵车又堵心的长春社区如今车辆规则停放

  “过去车辆礼让率不足25%,5月份,城区公交车平均礼让率达到90%,出租车礼让率约80%,城市外围约60%,私家车礼让率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在斑马线上快速通行,为司机点赞。”义乌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每年夏天,火爆义乌街头的“爱心冰箱”诠释了小城大爱,不时有交警、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们在需要的时候取用,也有不少市民自掏腰包,从四面八方前来买水相赠。因此,冰箱里的水非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许多,这是爱心的力量,更是文明的力量。

今年夏天,义乌街头的“爱心冰箱”触发“爱心接力”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灵魂,更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逐梦路上,踏浪前行。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效工作。一座城市的气质,不仅表现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更需要让文明特色不断扩展,汇成美丽的城市风景,不断绽放出文明之光,折射出城市的魅力活力和精神风貌。

  70年来,义乌迎来不同的建设发展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时代机遇,形成了“日日新又日新”的义乌新印象。这背后,义乌之所以能把握机遇,勇立潮头,是义乌全市上下坚持思想大解放,始终保持干字当头、拼搏争先的拼劲闯劲,以“惹火烧身、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的改革担当,“放眼世界、胸怀全球”的开放担当,“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必须有我”的历史担当,“老百姓的事,多做一件、早做一天也好”的为民担当,不负新时代,砥砺前行。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