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一颗颗长约2厘米的黑褐色果实,很难让人想象这是在我国有着3500多年食用历史的大米。昨天上午,在义乌市种粮大户吴高松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刚试种出的。
“菰米的壳是黑色的,一层层剥离出来,最后才是淡黄色的米粒。”吴高松说,虽然自己是多年的种粮大户,但他的加工厂还无法加工菰米,需要拿到外面的加工厂用专业机器加工。
今年41岁的吴高松是廿三里街道泉塘村人,从学校出来后,先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做袜子生意,后来,又到学校当过老师,多年创业后,他最后选择了当新型农民,专业种植粮食。2014年,吴高松在义乌的廿三里、苏溪和东阳等地租了860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
让人想不到的是,作为种粮大户,在稻谷收割旺季,吴高松却都不在自己的稻田里,而是跑到全国各地有名的种粮大户的田间地头。“这是为了寻找好的水稻品种,这时候才能看到水稻的真实情况。今年我就去了安徽、江苏等省的种粮大户,又带回了不少新品种。”吴高松说,近年来,人工费、土地租金、肥料等上涨较快,种粮就要想办法增加附加值,提高大米品质,才能卖出好价格。吴高松说,现在市场倒逼种粮大户不能只会简单地种植水稻,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不久前,他参加了金华市“新农人”创新实验班、红领新青年培训班的培训,引领乡村经济,助力乡村产业升级。
据介绍,吴高松今年就种了20多个新品种水稻,原来的杂交水稻品种种了这么多年,抗病能力等都有所下降,种植的成本变高,需要有新的水稻品种代替。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好坏一吃就能分辨。
菰米就是吴高松今年最新种出来的品种。菰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茭白的一种。菰感染上黑粉菌如果不抽穗,但植株依然健康,茎部不断膨大,就会长成茭白。菰米就是菰结的种子,因雕喜欢吃其种子,古人也叫“雕菰米”,是“六谷”之一。据称,古时候中医把它作为补肾、祛水的良药,地方上则把它当成贡品献给皇帝。南宋以前,我国有不少人工栽培的菰米,可南宋后就处于消亡状态,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现代由于美国人工品种的崛起,很多人也称其为野米。
吴高松说,种植菰米难就难在采集,菰米有“熟一粒掉一粒”的特性,产量低,收集难度大。今年他种了五亩菰米,精心管理,全部都采用手工操作,但亩产量只有300公斤,只有杂交水稻的三分之一。其加工后的成品率更低,与一般的杂交水稻相比又低了一成左右。
“我现在主要把菰米拿给熟悉的人试销。”吴高松说,如果效果好,明年他会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人都能尝到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