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25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刘蓉)临近年底,记者注意到,今年义乌不少市民选择错峰筹备年货,提前近两个月便迈入市场,对过年需要的副食品、礼品等进行采购。
作为“义乌三宝”之一的南蜜枣,曾是义乌人过年少不了的伴手礼。但近年来由于南蜜枣传统加工模式存在“小散乱”、加工技术标准缺乏、品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屡屡遭人诟病。并且,经营者的大枣来源和终端产品销售渠道非常有限,过度依赖外地客商,南蜜枣产业发展每况日下。
为此,去年义乌市政府出台了《义乌南蜜枣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今年3月,《义乌蜜枣》等4个团体标准发布实施;8月份起,后宅街道南蜜枣加工基地启用,开始规模化对标生产……得益于此,义乌市枣业协会会长张枝喜欣喜地向记者透露,今年外地企业对南蜜枣的收购价翻了一番,不少外省市的客户不远千里慕名而来预订一空,预计全市枣农能增收1000万元以上。
加工环节乏力销售陷入困局
义乌全域种植着6000多亩义乌大枣,这些枣是生产南蜜枣的原料。枣子收获后,枣农主要有两方面收入,一是直接卖生枣,二是加工成南蜜枣。但由于加工端不完善,这两方面经常陷入被动。
在销售环节,由于义乌大枣“库存”的加工消化水平较弱,终端产品不够“诱人”,导致市场主动权往往捏在收购方手中,常被压级压价。拿前两年的生枣销售情况作对比,2017年市场行情较好,义乌大枣的收购价约每公斤10多元,到了去年,由于供大于求,收购价几乎打了对折,品相稍差的枣子甚至每公斤才卖1、2元。
记者注意到,在加工环节同样由于加工端匹配度不够,多是枣农自家作坊式制作南蜜枣,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而且没有统一品牌标识,市场价值不高。同时,“小、散、乱”的加工点给食品安全监管造成过重负荷,尽管执法部门花了大力气检查,却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整体加工水平。
“此外,在缺乏标准规范的情况下,义乌枣类加工企业各自为战,市面上南蜜枣的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消费者无从选择,也让义乌南蜜枣整体形象受到影响。”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尽管义乌南蜜枣在市场上曾经“叫得响”,但已不适应当下的生产消费模式。
标准化引领规范化生产
针对这些情况,去年义乌出台《义乌南蜜枣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用3年时间发展义乌大枣生产、振兴南蜜枣产业。
在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下,义乌市枣业协会成立,破解各自为战的旧局,将其拧成一股绳。再者,大力推行南蜜枣标准化生产,推动制定了《义乌蜜枣》《义乌蜜枣加工技术规程》《义乌南枣加工技术规程》《义乌大枣生产技术规程》4项团体标准,为南蜜枣加工这一列入省非遗名录的技术植入标准化元素。
有了标准便着手对标生产。后宅街道是义乌大枣种植、南蜜枣加工制作的集聚区,在此试点标准化生产再合适不过。
8月25日,义乌在后宅街道举办首届南蜜枣文化节。当天,由枣农自行注资1000万元建设的全市首个标准化南枣生产基地开始运作,义乌南蜜枣进入规模化对标生产阶段。加工现场,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原先加工南枣最起码要15个人,机器换人后只需4人便能完成,效率大大提升,日产能力从以往的300公斤提高至1吨左右。”张枝喜告诉记者。
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显著提升了今年南蜜枣产品的附加值,更为行业监管提供了便利,“真假李逵”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后宅市场监管所所长何晓东说,基地不仅配备了实验室,加工关键环节还具备了专业的检验把关能力,建成义乌首个以“南蜜枣加工”为主题的质量教育研学点,先后组织全市1000多人次师生参观了学习现代化加工工艺。
记者了解到,目前,义乌市枣业协会正在申请“义乌南枣”“义乌蜜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将进一步增加义乌大枣从种植、加工到开发的附加价值。
收入翻了一番已收到明年的订单
自身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后,南蜜枣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升,带给枣农的自然是实打实的利润提升。
朱卫东是一名义乌南枣生产者,从十七八岁开始便跟着父辈制作南枣,也是目前义乌为数不多还在坚持这门老手艺的人。他位于义乌赤岸的南枣加工厂也是当地最大的传统南蜜枣加工企业之一,每年从他这里出产的南蜜枣远销国外。
“按照标准生产之后,客户对产品更加放心不说,我们在与收购商议价的时候,底气也更足了。”朱卫东说,今年的南蜜枣生产工作在10月份之前就完成了,不少北京、陕西的客户都专程跑过来下了明年的单子。
而对于今年29岁的网店主陈少敏来说,她在北苑电商园内开了2年多的网店,义乌南蜜枣的口碑提升显而易见。“我现在店铺主要就是卖散装和精包装的南蜜枣产品,双十一的时候可以说是今年新枣的一波集中促销,到24号的200多单,全都是好评,还有10几单是回购。”陈少敏说。
采访尾声,张枝喜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从后宅街道来看,种植的义乌大枣约为1500亩,每亩产量约500公斤,合计产出约750吨,按照去年每公斤16到18元的市场收购价来算,总体上就增加了约450万元。“全市今年预计有3000亩左右的可采摘枣林,并且今年的收购价达到了每公斤35元左右,可以说翻了一番,这样一来,给全市枣农的增收至少1000万元。”张枝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