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脚掌”奔走一线调研
11月23日(周六),义乌市苏溪镇开展今年第35次“周末大脚掌”现场办公活动。本次“大脚掌”重点围绕安全生产、“五水共治”、消防安全、党建等工作,深入一线,查找难题,解决问题,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据苏溪镇党委书记龚涛涛介绍,该镇“周末大脚掌”至今已开展两年多,坚持“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带头表率,做到忠诚于党我带头、服务人民我带头、转型发展我带头、优良作风我带头、廉洁自律我带头。特别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将“现场工作法”形成常态,开展党员干部“一线办公现场解难题”活动,千名干部走千村(企)访万户,乡镇干部“走村不漏户”“联村联党建”,用“大脚掌”丈量民情,用“真感情”解决村民的诉求,以“问题发现在现场、问题解决在现场”为工作要求,开展一次让群众看得见实效的主题教育。
A “大脚掌”+攻坚克难我先上
11月15日,苏溪镇塘头应村应某的房屋在轰鸣中应声倒下,万达物流总部基地规划红线内房屋全部拆除,为义东北物流园区腾出了空间。
万达物流总部基地项目是义东北物流园区综合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约100亩,计划总投资约5.47亿元,项目依托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公铁海”运输资源的整合,建设兼具干线运输、集货中转、仓储配送等业态的总部基地。项目运营后,亩产税收可达30万元以上,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一带一路”物流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塘头应村多年来未进行旧村改造,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经济收入愿望迫切,但由于种种原因,“旧改”一直未启动。此次万达物流总部红线范围涉及塘头应村22户,需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面对范围大、涉及村较多的情况,苏溪镇干部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坚持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主题教育要求一以贯之,“周末大脚掌”奔波不停,把拆迁安置与整村“旧改”结合起来,把发挥党员干部五(吾)带头与攻坚破难结合起来,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征迁工作自8月16日启动,到11月15日止,已完成红线范围内全部拆除工作,提前1个月完成,再次体现了“苏溪速度”。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张浒村全村集聚建设,启动畈田村集聚建设等工作,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B “大脚掌”+民生实事我先办
在苏溪镇新乐村村口,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让过往车辆行走变得顺畅起来,10月底,这条村内主干道的“白改黑”工程顺利完成。在该村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问题整改落实工作清单整改“回音壁”上,清晰地记录着整改情况和时间,在主干道的一侧,竖起“红色印记”标志牌,显示项目已完成。在新乐村前徐自然村,因为尚在招标中,一块黄牌树立在景观墙工程前,在“回音壁”上,该工程整改情况也显示未完成。
为了切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问题整改落实工作,苏溪镇以义乌市推出的“一单一图”工作机制为抓手,让每一项工作进展可视化、监督便捷化。
“现在苏溪镇区停车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找不到车位违停了。”租住在苏溪镇区的陈先生将车开到国贸大道桥下停车场,然后安心回家吃饭。
利用浙赣线老路基建成的国贸大道苏溪镇区段为全高架,总长度约1.4公里,宽度30米。闲置的桥下空间怎么利用,是摆在苏溪镇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通过对全域桥下空间的排摸,对桥下空间能用尽用,对镇区有条件的地段设置停车场等,缓解镇区交通压力,拓展停车空间;不能利用的尽量绿化提档,美化周边环境,同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保持桥下空间的整洁。
苏溪镇党委委员冯卫义介绍,“大脚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组带领工程设计单位,多次到国贸大道桥下停车场(二期)现场踏勘,共投资约850万元建设桥下停车场,新增停车位近700个,有效解决了周边区块的停车难问题,缓解了镇区交通压力,提升了镇容镇貌。
“终于能喝上好水了!”拧开水龙头,看到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淌,苏溪镇翁界村的翁大伯很高兴。在农村饮用水提标达标工程实施前,翁界村540余户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取自附近的巧溪水库。虽然巧溪水库已达到Ⅱ类水水质标准,但因为没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水中的大肠杆菌、pH值、菌落总数、浊度不达标。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苏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让百姓喝好水”民生实事集中攻坚,党员干部“大脚掌”不停歇,活跃在一线工地、田间地头,抢抓农村饮用水提标达标工程进度。经规划布局,全镇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网延伸和单村提升,同时进行村内管网“一户一表”改造,农村饮用水运维工作也移交义乌市水务集团统一管理,让5万余名村民喝上了优质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成为义乌首个实现区域供水一体化的镇街。
C “大脚掌”+精细管理我先行
民以食为天,今天吃什么,去哪儿吃放心,可以说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过,在苏溪镇苏华街,“周末大脚掌”已为你提前踩好点。
作为义乌首条“4D管理”餐饮示范街,街道上的两块牌子就是美食活地图。苏溪市场监管所的楼国军是街道网格员。他告诉记者,这两张地图,一张是美食示意图,从街头到街尾,按顺序对商家进行编排,想找哪家店,一清二楚;另一张是美食分类图,整条街上64家餐饮店,分为炒菜店、快餐店、火锅店等9个种类,并用红、紫、蓝等9个颜色进行标注,想吃什么,一目了然。
据了解,“4D管理”,指的是四个到位,即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和执行到位。因此,除了便民,放心才是真的硬核。“证照醒目挂上去,人人勿忘体检期;厨房三防灭蝇灯,厨师三白要戴齐……”在苏华街一侧,一个扩音器不停滚动播放餐饮规范“七字诀”,时刻提醒商家。
“你看,对照口诀,咱都做到位了。不仅顾客进店吃饭放心,我们管理起来也更方便。”在苏华街经营东北菜饭店的朱启权告诉记者。
苏华街是连接苏溪工业区和镇区的要道,餐饮店集聚,但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小餐饮店时常存在证照不齐、原材料乱堆乱放等情况,且整改后易反弹。“周末大脚掌”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餐饮业主也有改造提升的诉求,但无从下手。为此,镇政府协同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作为,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探讨,将大中型餐饮行业标准选择性导入小餐饮业,打造出“苏华街11条”提档转型标准,以“4D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小餐饮标准化管理。
每天早上6时到下午6时30分,在苏溪镇六都村各个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点,都有两名垃圾分拣员坚守岗位,对村民的垃圾袋一一进行检查。“垃圾分类户户有责,几个月下来也就养成了习惯。”村民陈演忠说。
据介绍,为把垃圾分类这一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做实做细,苏溪镇始终坚持将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以六都村为试点,深化“十二分制”管理。
用好党员“十二分制”,解决垃圾分类“开头难”问题。强化反向鞭策,对于不能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党员进行“十二分制”扣分管理,并根据扣分情况启动约谈、不合格党员处置等程序。加强正向激励,鼓励引导党员上门对联系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督促。
在推进党员“十二分制”的同时,六都村还制定了村民“十二分制”,以消除垃圾分类“我不会”问题。对分拣员职责予以明确,每天由值班村两委干部对照“分拣员十二分制工作量化表”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结果与分拣员补贴挂钩,切实提升村民垃圾分类知识水平,提高垃圾分类正确率。
六都村推行村民“十二分制”以来,积极破解垃圾分类“不好管”问题,探索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民公约。对于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农户,扣除农户的相应积分,并根据积分情况酌情采取曝光、扣除诚信积分等。此外,六都村定期通过图片展示形式表彰先进、曝光后进。自“十二分制”实施以来,六都村从初期每周十几户的曝光量减少到当前零星出现一至两户,“红脸出汗”的做法有效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