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迪卡(中)在做调解工作
个人名片
斯迪卡,29岁,马里人。2014年7月来到义乌工商学院开始学习汉语。今年11月18日,斯迪卡正式获聘成为义乌市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翻译。
从动画片中学汉语
记者与斯迪卡的见面,是在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接待大厅内。当天,双方如约来到位于大厅一楼的阅读书吧,他绅士地为记者拉开一把椅子,饶有兴致地讲起了自己与义乌的故事。
对于义乌,斯迪卡并不陌生。从2014年7月至今,他已经在义乌学院学习了5年的汉语课程,将于明年毕业。“鼓励我来义乌学习汉语的是父母,他们经常到义乌采购商品,由于语言不通闹了不少笑话,也因此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斯迪卡说,初来义乌,自己遇到了和父母相同的情况。因为看不懂汉字,他到校外吃饭只敢选有图片的餐厅。“有一次我到一家餐厅吃饭,店里提供筷子,但我需要一个勺子,用手比划了半天老板也没理解,我只好打包带回去吃。”在斯迪卡的记忆中,在义乌的点滴故事都是如此难忘。
“说来有些意外,我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靠的是一部动画片。”斯迪卡口中这部动画片就是近些年热播的《熊出没》。斯迪卡说,汉语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块内容,听与说倒不难,但是读和写却让他伤透脑筋。后来,斯迪卡的老师推荐他看《熊出没》,动画片的语速慢,词汇量少,句式简单,非常适合初学汉语的外国人。“当时每天都看,看到不懂的词语就暂停拍个照,第二天课上问老师。”斯迪卡笑着说,现在《熊出没》每一集的剧情都记得清清楚楚。
化解纠纷成“常驻客”
去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办业务的市民,或许会碰到一位黑皮肤、满面笑容的非洲小伙,他就是斯迪卡,义乌工商学院的留学生,也是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的“常驻客”。
回忆起第一次“做客”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斯迪卡记忆犹新。2016年,当时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司法处负责人通过学院联系到斯迪卡,希望他能够帮忙协调一起贸易纠纷。“一位塞内加尔的客商拖欠了市场经营户一笔货款,双方由于语言不通导致事情迟迟解决不了。”斯迪卡了解情况后,提议能否实行分期付款,这一提议得到了双方一致认同,事件也顺利得到解决。
经过“分期付款事件”后,找斯迪卡帮忙的人越来越多,义乌市出入境管理局的阅读书吧成了斯迪卡的专属“调解室”。让斯迪卡印象深刻的一次调解经历发生在去年,一位马里老乡找到他,希望能够帮忙和经营户沟通,延长还款日期。斯迪卡与老乡交谈后得知,原来这位老乡将货款委托给了一名中间人,结果中间人携款逃跑了,导致经营户发了货却迟迟收不到货款。“当天我和老乡赶到经营户店里,对经营户进行情况说明,并提出能否延期付款的提议。”斯迪卡说,当时气氛有点紧张,经营户并不认可延期付款,但在一番交谈后,经营户得知自己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气氛缓和了不少。“后来对方让我出示相关证件,并以书面形式约定了还款期限,这件事总算顺利解决。”斯迪卡说,回忆起这件事,要感谢经营户的包容与诚信。
今年11月18日,斯迪卡正式获聘成为义乌市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一名翻译,开启了调解之路。“分期付款、合同、汇率,这些在调解中经常要用到的专业名词,对我来说都要下一番苦功,但是想到自己能帮到他人,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斯迪卡高兴地说。
乐享义乌文化生活
“食过咩?”斯迪卡不仅普通话说得溜,时不时还蹦出几句义乌方言,把身边朋友或经营户逗得哈哈大笑。
斯迪卡最早住在江东街道下傅小区,住在楼下的老大妈每天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义乌方言里的‘吃过没’,现在这句话已变成我的口头禅。”斯迪卡笑着说,这位大妈见到我时,会告诉我社区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如果天气变化要下雨,也会一早提醒我出门要带伞,这位老大妈让我贴心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不仅如此,斯迪卡也热衷参加社区里组织的各类活动,马上就到中国的新年了,传统的剪窗花、编中国结,斯迪卡样样在行。
谈话间,斯迪卡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数张照片,照片里的斯迪卡身穿球服,和伙伴们一起奔跑在绿茵场上。“这是在义乌参加足球比赛时的照片,我们称它为‘非洲杯’球赛。”斯迪卡说,一年一度的“非洲杯”共有16支来自非洲不同地区的参赛球队,他所在的马里代表队曾两次夺冠。
“快到时间了,再不走就要赶不上火车了。”斯迪卡略表歉意地说,他买了当天下午4点去杭州的高铁票,然后坐飞机回国。“我相信离别只是暂时的,下次回来完成所有课程后,打算在义乌开一家外贸公司。”斯迪卡面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