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高华老书记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昨天是谢高华老书记89岁的生日,也是义乌痛失谢老的第56天。记得去年这一天,第二故乡的家人们在义乌与在北京应邀出席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的谢老书记视频连线,共贺他88岁大寿;前年在城西街道七一村农家,村民们给他戴上寿星帽,为他提前过87岁生日;大前年在义乌江滨绿化带旁,浙江省商协会会长俱乐部的“粉丝”们为他86岁生日布置简朴而热闹的晚宴,世界名校博士特意从大洋彼岸赶来为他祝寿;大大前年在上海,时任义商总会会长陈萍为他85岁生日特设文化家宴……
饮水思源,谢老书记调离义乌工作岗位30多年,商城人民的心、商城人民的情依然与他紧紧相连。而随着时间推移,这颗心更近,这份情更浓。
回望谢老书记的一生,是改革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大爱的一生。他无愧为中国“改革先锋”的称号,无愧为中华民族的“最美奋斗者”,无愧为“大爱的使者”,无愧为“农民的儿子”。
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者,要留财富在人间
义乌百姓对谢高华这位离任30多年“父母官”的敬仰,是因为他用优良的营商环境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是因为他“无我”为民,对名利、权力的淡泊;是因为他用瘦弱的身躯撑起无数个家庭的生存空间,筑起无数个饥寒交迫的屏障。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当年谢高华率领义乌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灵丹”。
1982年9月,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后,如何让市场红起来、火起来、旺起来,是谢高华日思夜想的课题。开放市场是基础,只能算是“扶上马”,给市场经营户创造优良宽松营商环境才是关键,这叫“送一程”。于是,谢高华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采取一系列举措,如提出并实施“四个允许”,制订“兴商建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冒着巨大政治风险在市场推行方便、新颖、实用的“定额计征”税收征管办法,纳税人除了“上缴国家的,留足市场的,余下的都是自己的”。税收征管办法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不仅公平了税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还大幅度地增加了税收收入。“要致富,到义乌”“要发财,义乌来”成为当时南来北往客商的口头禅,各地市场精英纷纷加盟义乌市场,义乌迅速成了经商者乐园,购物者天堂。
义乌市场开放后,谢高华趁热打铁,县委作出了四条决定:一是大胆拨乱反正,对一些冤假错案予以平反,摘掉那些莫须有的帽子,为蒙冤者恢复名誉;二是县委召开大会,大力表彰经商办厂能人,明确提出,党员干部要大胆带头致富;三是召开专业户、重点户、农村致富能人先进代表大会,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勤劳致富先进代表;四是要求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群众从事商品生产经营,要开“绿灯”:工商部门要准予登记,发放营业执照;银行要给予开户;财税部门要放水养鱼,开源节流,合理收税;其他执法部门要为合法经营者保驾护航。县委还规定,要为小商品市场发展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工作,凡阻碍小商品市场发展的,要批评,甚至追究领导责任。
这一系列措施推出后,义乌农民克服了“怕”字,换上了“敢”字,他们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宽松优良的营商环境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尽其才,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迅速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谢高华是改革开放时期当之无愧的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先行者。
义乌历届党委、政府“咬定青山(营商环境)不放松”“兴商建市”不动摇,延续打造数十年优良的营商环境给义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2018年,义乌农民人均年收入36398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1978年136元的268倍,义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207元,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破7万的县级市并连续12年领跑全省;财政收入153.5亿,相当于1978年0.2亿的768倍……
谢高华在乌溪江引水工地
担当作为的改革者,要留甘泉在人间
1984年11月,谢高华调离义乌。1985年6月衢州恢复地级市建制,谢高华调任衢州市常务副市长。
回到熟悉的家乡,分管的还是熟悉的农业。这里的山川河流、百谷草木都在他的爱心里。
在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上,他就提出上马乌溪江引水工程(简称乌引工程)。
衢州多丘陵,倾斜度大,蓄不住水,从古至今就多旱灾。白居易在衢留驻时曾留下“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诗句。
谢高华深知水利设施对民生的重要性,他早已统计过,“乌引工程”如果建成,将给衢南23万亩农田送去甘泉,使25万亩荒丘和溪滩得到开垦,为沿线30多万居民送上优质饮用水,让4个工业区和大批厂矿有充足水源。去义乌任职前,谢高华曾提议建设“乌引工程”,因各种原因搁浅。
回到衢州,他已经“奔六”,这应该是他仕途的最后一站了,努力奋斗了几十年,胃也被切除四分之三,按理说可以好好歇歇,可“乌引工程”是他为家乡人民造福的一个梦,他想完成。
在谢高华一次次努力下,1988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兴建“乌引工程”,谢高华担任衢州市“乌引工程”建设总指挥。这年,他57岁,立下铿锵誓言:“乌引工程”不完工退休也要在工地。
“乌引工程”是民办公助项目,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整个工程投入2.88亿元,土石方省里仅补助15%,主要建筑物省里补助85%,缺口大。谢高华提出要依靠人民的力量。
人民水利人民建。先是全市上下捐款,一年时间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再是全民发动投工投劳,多的时候,几万人在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很是壮观。
谢高华更是身先士卒,几乎每天吃住在工地,有问题就及时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乌引工程”衢州段总长53公里,跨越10条溪流,穿过18座山。谢高华到过每一处工地,登过每一座山,钻过每一个隧洞,对工程的情况清清楚楚。“有一次隧洞塌方,人家不敢上去,他都60来岁了,坚持要爬上去看看地质条件。”谢高华当年同事如是说,“他的大爱和实干精神鼓舞了我们,大家劲往一处使,全力把工程建好。”在谢高华的艰苦带领下,1994年8月4日,“乌引工程”终于实现全线通水。
据谢高华当年同事说,这条谢高华呕心沥血6年建成的“江南红旗渠”,为衢州、金华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乌引精神”,更是留给衢州、金华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想再为义乌做成一件事,那就是从乌溪江引水到义乌。”谢老退休后无数次谈到这个“引水”话题,他老人家还多次请来衢州老板交流,建议和义乌老板们共同组建“义乌市第二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用民间的力量,完成乌溪江水引入义乌工程。“如果从水资源丰富的乌溪江引水,可有效缓解义乌的缺水问题。引水义乌,让我和义乌父老乡亲共饮一江水这个梦想不实现,我死不瞑目啊!”
谢老常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像乌溪江引水这样的民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苦干实干。谢高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胸怀大爱之心,才能苦干实干,唯有苦干实干,才能为老百姓谋得福祉。新时代,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需要我们弘扬和践行胸怀大爱、苦干实干精神。
谢新彪陪同父亲去韶山参观,这是在湖南留念。
初心使命的守护者,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强调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谢高华就是初心使命的坚定守护者。
谢高华一生不打牌、不钓鱼、不善喝酒,一年到头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讲到公而忘私,谢高华的家人感受真切,并认为这是成全谢高华这个共产党人应该付出的代价!
谢老是个工作狂,几乎没有星期天,多数除夕年夜饭也都因公回不了家吃。五个子女结婚,他一次也没参加婚礼。笔者就此事当面和谢老半开玩笑说他“不讲亲情”。老人家感慨地说“我工作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参加啊”!是啊,人们有所不知,当年在衢州,市委书记、市长仅配一个秘书,而谢高华常务副市长却配有工作能力极强的两个秘书。其中的一个秘书吴宝才表示,当年谢老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要求非常高,因为谢老能力强、干实事,机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大事小事都找他解决,身边工作人员一般很难跟上他的超强工作节奏。
更有甚者,谢老的二子谢新彪从中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回国途经衢州火车站,很想见见家人。他的弟弟、妹妹想搭父亲的顺风车去车站被严厉拒绝,理由是“家里人不能享用公车”。当谢新彪弟弟、妹妹跑步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走。谢新彪在部队提干转业后,原先安排方案是进衢州市委组织部,但此事被时任衢州市常务副市长的谢高华知道后坚决阻止,理由是“凡是我管到的地方你都不能去”。
还有件事更令人动容:1993年7月中旬,谢高华率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引进一个动力项目。7月19日下午,回乡下老家看望谢老母亲的退休爱人方松卿(曾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坐小叔家孩子的摩托车返程。眼看着离家没多远了,她想让侄子早点回去,就下车自己往家走。当时下着小雨,她打着伞,拿着包裹,在经过铁路道口时,被呼啸而过的火车裹入轮下……笔者和谢老曾谈起此事,老人家悲伤地说:“出事当天,曾有人提起下雨天用闲着的公车接送一次,但被我爱人拒绝:不光因为老谢的严厉要求,我也是党员,要守住清白,破一次例就可能有第二次。”
谢老只有公敌而没有私仇,正因为他心底无私,才会无畏直言,无意得罪了他人;正因为他对家人过于严格要求,守住底线,留住清白,家人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导致才华横溢的长子谢林海英年早逝。这不禁使人想起了于谦《石灰吟》中的两句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行笔至此,想起了今年10月26日,义乌人民送别谢老的挽联: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大爱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