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浙江日报》13版刊发《“十二分制”覆盖多领域 义乌城西:打造基层治理“城西样本”》一文
近日,义乌城西街道上杨村公布新一期文明创建“红黑榜”,37户村民因垃圾分类不规范被扣分。“自从实行垃圾分类‘十二分制’,村里的环境大不一样了。”站在村务公开栏前,村民杨令先指着榜单说。
村内道路宽敞,房前屋后没有乱堆乱放,停车位、晾衣区、垃圾定点投放区等规范设置,车辆进出井然有序。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这个城西街道第二大村还存在路乱占、车乱停、线乱拉、衣乱晒,垃圾分类工作滞后,“脏乱差”现象让村民生活颇为“闹心”。
“上杨村是典型的专业特色村之一,外来务工人员有6000余人,如何以党建引领走出一条环境治理的新路,我们一直在思考。”城西街道党工委委员方诚说。今年7月,上杨村被列入街道“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试点。街道各相关科室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找差距、补短板、狠抓落实;上杨村两委干在一线,带领党员群众,围绕垃圾分类等突出问题,采取重点对象攻坚突破、全村整体推进的办法,开展环境综合大整治。
突击攻坚易,长效管理难。为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上杨村率先实施《村庄综合治理积分管理办法》。“村里公开招聘考评人员,每天对全村垃圾分类进行检查,垃圾乱丢等会被计分。”村支书杨文正说,村里每年分红时会按每分50元标准扣发,同时定期发布文明创建“红黑榜”。目前,垃圾分类“十二分制”已在全街道推广。
党员“十二分制”管理,最早便是在城西街道总结推广的,而垃圾分类“十二分制”管理则是这一创新举措的拓展。如今,“十二分制”管理已经在城西街道的文明实践、安全生产、市场管理等多个领域开花。
“跟原来大不一样了!”时隔半年再回到家乡,益公山村民吴先生约了好友赶到伏龙山夜市,尝尝记忆里的“老味道”,却被夜市的变化震惊了。“以前是油烟弥漫、垃圾乱丢,现在各个摊位干净整洁,吃起来更放心。”
今年6月,城西街道联合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对伏龙山夜市进行了专项集中整治。“一次集中整治能保证短期的效果,但长效的管理必须要有抓手和奖惩机制。”城西街道城市管理服务办公室主任蒋伟锋说,为此,街道量身定制了市场经营文明“十二分制”管理办法,用积分量化经营户诚信经营、文明创建等方面的表现,公开计分让市场评判经营户的文明经营情况,促进夜市摊位经营管理的常态化、标准化、精细化。目前,夜市320多个经营户都建了“文明档案”。
在各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十二分制”成为“安全防线”;在各村社,美丽庭院“十二分制”让“美丽”有了“评判标准”;在村民之间,文明实践“十二分制”让城西劲吹“文明之风”……“我们希望借此进一步探索‘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标准,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发动村民参与自治,形成自律、自觉文明意识,从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级文明体系,打造基层治理‘城西样本’。”方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