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自己的子女也不过如此,每天都把饭菜送到家里来,谢谢你们。”上月31日中午,在义乌城西街道蒋母塘村,说起村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的变化,81岁的童保理老爷爷竖起了大拇指,“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没法去老年协会拿午饭了,村里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人就会把饭菜送过来!”
主题教育以来,城西街道把解决百姓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真正做到了为百姓排忧解困。他们依托党员服务队伍,开展送餐上门等服务,精心打造农村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升级版”。眼下,“升级版”居家养老照料服务模式正向该街道各村复制。
开展居家养老餐配送服务。
村村建起党员志愿服务队
中午时分,一辆载着食物的面包车驶入蒋母塘村老年协会。不一会儿,在此等候的老人们就领到了热腾腾的饭菜。这是城西街道主题教育期间推出的民生工程之一。
“在这里吃,自己没有烧饭做菜的麻烦,吃完还可以与其他老人聊聊天。”蒋母塘村村民童大爷告诉记者,由街道养老中心配送到村里的饭菜适合他们老年人口味,每天他都和村民结伴而来。
记者了解到,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的收费也不高,由各村根据实情而定,一般不超过每月180元,90岁以上老人则免费。
“我们认为,要真正方便老人,就必须升级原先的服务模式。”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党员走访时发现,一些行动不便的残障老人和孤寡老人到居家养老中心就餐有难度。“当时就考虑如何打通居家养老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新变化。”
延伸服务内容,需要有人力方面的支撑。为此,结合各村、党员个体的实际情况,按照每名党员每月参与一次志愿服务的要求,城西街道创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预约申报制:村两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月15日公布下月志愿服务需求清单,如居家养老餐配送上门,服务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协助村两委开展垃圾分类检查、文明创建等工作;党员根据志愿服务需求,向党支部预约申报志愿服务时间及项目,党支部根据党员预约申报情况,统筹做好安排,月底前公布下月安排;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成效由服务对象给予评价,由监委会负责收集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列入党员12分制考核;已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可不再重复参加当月党员义务日活动。
“平日,让每个党员发挥各自所长,为村民办实事,确保百姓服务有人管、有人做。”蒋母塘村党支部书记张绵荣说。
打造农村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升级版”。
做细做实居家养老服务
中午11时30分,益公山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开餐了。午餐是一荤一素,在这里就餐的20几位老人吃得津津有味。“我们这儿炒菜的厨师手艺不错,我们老人都说好吃。”86岁的吴大爷边吃边夸。
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好,村里每年要在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贴补5万元左右。在村里的发动和联系下,走出去的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在每年的春节、重阳节等节日,都会热心捐款捐物,每一笔爱心捐赠,都记在服务中心墙上的“爱心榜”上。益公山村党总支书记吴建设深有感触地说:“老人的冷暖安危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把老人照顾好了,也解决了在外子女的后顾之忧。”
“居家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送餐服务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积极探索其他做法,全方位做细做实居家养老服务。”
据介绍,本月起,城西街道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目前,城西街道已建了15个居家养老照料中心,15个未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村(社)由街道养老中心统一配送。
城西街道养老中心负责人说,在主题教育中要从“实”字着力,解决好群众最急最盼问题,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险时刻能豁出去。
“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呢!”采访快要结束时,益公山村居家养老中心又传出了欢歌和笑语,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乐曲正在美丽乡村徐徐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