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试点,浙江省义乌市实现全类型、全流程、全地域、全天候、无线下、无纸化的“四全两无”式“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既带给群众和企业最优的登记体验,又将登记风险降到最低,为全国提供了标准化示范。
营商环境彰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浙江省义乌市老板数量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稳坐营商环境全国百强县前5位。义乌的营商环境好在哪儿?老板最有发言权。
鸿泰包装有限公司老板丁娟芳常年在国外经营生意。不久前,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的义乌不动产在线服务平台,她和另一家公司老板远隔重洋、没见面就办成了一处不动产过户。
走进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人们都会发现“不动产网上申报欢迎您”的字幕格外醒目,原本人头攒动的不动产登记窗口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数台电脑、自助制证一体机和机器后面的资料审核人员。
窗口消失了,贴心的服务却无时无处不在。2019年,自然资源部在浙江义乌开展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试点中,义乌以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目标,打造不动产登记全类型、全流程、全地域、全天候、无线下、无纸化的“四全两无”式办理模式,为全国提供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标准化示范。
“不动产登记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越来越好的产权基础,这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新近召开的全国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现场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表示,优化登记财产营商环境必须坚持和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推进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更好地发挥制度效能。
业内人士认为,义乌真正疏解了不动产登记的堵点、难点、痛点,实现了“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让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金名片更加闪亮。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义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说,当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已进入新阶段,改革必须越改越深、越改越好,在服务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实现大提升。
1综合创新示范:“四全两无”式网办,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实施以来,各项改革措施让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然而,从全国范围看,仍有一些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交易监管与不动产登记不衔接,“多头受理、串联办理”、办事流程交叉重复,企业和群众反复提交材料、反复跑路,部门信息共享集成推进缓慢等,必须在一些制度性改革中有更大突破。
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不动产“网上(掌上)登记中心”,构建“外网申请、内网审核”模式,2020年底前,“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施。
尽管“互联网+”成为不动产登记改革的趋势。但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还没有标准答案,各地都在摸索之中。义乌作为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试点,担负着为全国提供典型引领和示范的重任。
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是主线和抓手。原有的线下不动产登记制度规范并不适合网办的特点,照搬到网上行不通。“把不动产登记窗口迁移到网上,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试点项目总指导、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督查专员陈幸德说。
制度引领创新。建立一套适合“网上办”的政策制度,规范不动产登记网上身份认证和业务操作,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证明)使用和管理,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制作、管理和应用,不动产登记承诺制,不动产登记诚信评价和惩戒,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认证,不动产登记历史问题处理等。
重建业务规范。在业务类型方面,义乌将原来的197项精简为59项。在精简材料方面,遵循法无规定的必须删减、可有可无的能删则删或以更简单的方式替代、必要资料必须保存的原则,最大限度精简材料,最大范围实现“一证通办、刷脸通办”。
提升数据质量。对前期房地登记数据整合中发现的问题数据再次进行梳理,分类制定问题数据处理办法,对不涉及登记业务问题的,采取相应技术方法予以解决;对涉及登记业务问题的,通过制定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政策或按照“一案一策”的方法进行解决,最大限度保障历史存量登记数据准确可靠。
实现信息共享。全面建立不动产登记与相关部门数据的互通共享机制,提升部门共享数据质量。
试点项目负责人、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鲍建平介绍:“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改革,着力通过技术创新、政策保障,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目前义乌已基本实现不动产登记全类型、全流程、全地域、全天候、无线下、无纸化的“四全两无”式“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全类型——申请人通过手机服务端、电脑服务端、自助设备端等服务端口,可以办理所有类型的不动产登记业务。
全流程——从签约申请、审核登簿到发证、归档,不动产登记全生命周期都实现“网上办”。
全地域——申请人不受地域限制,经过远程身份认证,可以跨区域享受在线签约、在线申报、在线缴税、在线查询、在线咨询等在线服务。
全天候——通过实行电脑智能审核、电脑辅助人工审核等方式,所有业务实行全天候响应,做到“24小时不打烊”。
无线下——所有登记业务都在网上办理,不在线下传递、补充资料。
无纸化——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实现申报材料的网上获取,群众不需提供纸质资料,全面应用电子不动产权证书(证明),建立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
质量优先是贯穿综合创新示范的重要原则。为确保不动产登记质量,义乌全面更新不动产登记后台管理模式,实行以人工与智能审核相结合、实时动态监测为手段的后台管理模式。
2020年1月2日,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义乌市不动产登记在线服务中心的在线监控区蓝色大屏显示,当日已受理278件办件申请。在线办理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核。
实际上,义乌不动产登记一直走在前列,在全国较早开展了“一网通办”,然而这个“模范生”也有难言之隐。义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贾化民坦言,以前的网办模式是“线上提交申请、线下传递材料”,既给老百姓添麻烦,又给自己增加工作量。新的改革真正方便了群众,也缓解了登记部门人手紧张的压力,让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专攻登记疑难杂症,进一步提升登记服务质量。
2八大关键攻关:质量优先兼顾效率,既让群众登记体验最优又将登记风险降到最低
当下,改革步入深水区,对系统性、整体性的要求大大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过程中,亟待从体制机制、基础支撑、法治环境等多方面破题,这在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中表现尤为明显。以往困扰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的痛点、难点、堵点再也不能绕着走,新理念新模式引发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
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要求,义乌综合创新示范要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效率,确保不动产登记保护产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有效提高数据支撑能力、保障身份认证安全、加强审核监管等措施,在确保不动产登记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如何既让群众登记体验最优,又将登记风险降到最低?一道道难关横亘在先行者的面前。义乌以破局开路者的姿态,闯关夺隘,步步为营。
身份认证。“网上办”如何解决不动产登记远程、移动申请中的“面签”障碍,确保网上申请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义乌的办法是应用活体认证等现代身份认证技术,基于公安部门提供的身份认证接口服务,对接身份信息库,在线实现人脸信息采集、采集质量检测、活体检测和人脸对比等身份认证功能。
数据提升。“网上办”要在便捷和安全上寻求平衡,系统自动审核对数据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义乌市投入250多万元对问题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分析,针对不规范的字段信息制定明确的规则进行完善,最大限度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信息共享。在义乌,基于政务服务网提供的公民和企业在线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接口服务,无论最重要的代表权属来源的交易合同,包括与房管部门共享的一手房合同、二手房买卖网签合同,还是抵押登记合同,都以电子合同代替纸质合同。
应用电子签章。在义乌市自然资源部门的倡议下,市改革办、金融办、数据管理中心、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监管部门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台文件,推动了电子材料、电子签章的广泛应用。
系统重建。随着不动产登记业务规范的调整,相关的房管、金融、税务、法院等部门都需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特别是如何实现“金税三期”系统和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是困扰各地不动产登记工作提质增效的突出瓶颈。义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充分调动技术支撑单位的力量,研究开发了不动产登记在线缴税软件,支持不动产登记税费在线申报、智能计税、在线缴税和电子票证开具等功能。
启用电子证书。义乌制定了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证明)使用管理办法,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证明)的生成、发放、核验等功能,并在义乌市范围内全面应用,替代现有纸质证书(证明)。
应用电子档案。为确保电子档案具有法律效力,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档案局联合开展试点,建立了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管理和应用制度,实现不动产登记全电子档案模式。
完善法律依据。义乌市政府正在抓紧出台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改革实施的有关文件,以保障制度规范的效力,确保试点工作有法可依。
义乌领到的国家任务是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但实际是把工作重点聚焦到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义乌有没有跑偏?随着八大难题逐一通关,义乌给出了笃定的答案——以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抓手,破解当下不动产登记普遍面临的难题,实际就是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的过程。
“实现真正的‘网上办’,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不能回避。”陈幸德表示。
3践行为民初心: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进行到底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需要在制度创新、业务优化、数据提升、数据共享等方面做大量的基础功课。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负责人表示,义乌积极努力探索实践,突破了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证书和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等重点难点环节,风险可控、改革方向正确、成效明显,有效提升了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全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义乌综合创新示范一路走过来,看得见的是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企业和群众有了满满获得感,看不见的是不动产登记人员的艰辛付出。
2019年,周末的义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本该寂静的办公室里常常出现省厅指导组和登记中心工作人员认真研究解决项目问题的场景,有时为了一个细节大家讨论到凌晨。
“创新示范难就难在不是登记机构一家的事。”陈幸德说。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是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最大掣肘之一,为了破除部门壁垒,谁也说不清义乌不动登记人员跑了多少次税务局、公安局、法院、房管处、市场监管局和数据管理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最终赢得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改革开放初期,义乌党员干部闯出了一片兴办商品市场的新天地,让义乌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著名品牌。采访中,记者在综合创新示范团队的每一个人身上都看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义乌精神正在这里传承、闪亮。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据了解,下一步义乌将继续围绕“既让群众登记体验最优,又将登记风险降到最低”这个目标,深入完善综合创新示范工作。一是完善不动产登记在线服务平台,做好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二是推进与银行、公积金、公证处、民政各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数据共享质量。
当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改革的主战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业内人士呼吁,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必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发扬“钉钉子”的韧劲,才能将不动产登记领域的这场新改革进行到底。
陈幸德建议,面对各地普遍探索“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改革潮流,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引导各地改革创新,科学客观评价改革成果。
义乌不动产登记改革前后十大对比
1.实现身份活体论证
改革前:申请人必须到登记机构办公场所递交材料,并签字确认。
改革后:应用活体认证等现代身份认证技术,解决远程、移动申请中的“面签”障碍,确保网上申请系当事人真实意思。
2.实现电子档案、电子证书
改革前:纸质档案与数据库同时存在,在运用中要提供纸质证书、证明,档案库房库容逐年增加。
改革后: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和应用制度,实现不动产登记全电子档案模式。
3.实现移动端全类型办理
改革前:仅不动产登记结果查询、抵押登记设定、注销等11项业务可以网上申请。
改革后:建立移动端全业务办理模式,实现不动产登记特别是二手房转让等转移登记可以多人异地同步申请办理。
4.建立不动产登记诚信体系
改革前:不动产登记虚假申报情况时有发生。
改革后:与市信用管理平台对接,建立不动产登记诚信体系,最大程度遏制骗取登记情况发生。
5.实现网上缴税
改革前:申请人必须到税务窗口缴纳契税等相关税费。
改革后:实现缴税网上支付、自助支付等多渠道“不见面”支付。
6.实现“一证通办”
改革前:申请人需到窗口提供纸质材料或扫描上传材料,通过预审后再到窗口提交原件。
改革后:申请人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填写《不动产登记申请书》等相关表单,即可完成不动产登记申请。
7.实现智能辅助办理
改革前:仅抵押注销登记实现系统智能辅助审核。
改革后:实现所有不动产登记业务类型系统智能辅助审核。
8.实现证书证明自助打印
改革前:需临时产生并人工粘贴宗地图、房产分层分户图,无法自助打印。
改革后:通过清理完善数据,制作电子宗地图、房产分层分户图,实现证书自助打印。
9.实现大屏实时动态监测、后台移动端查询和监管
改革前:只能在数据库查询登记结果,不能实时监管。
改革后:实现大屏实时动态监测、后台移动端查询和监管功能。
10.实现大数据分析
改革前:没有大数据分析功能。
改革后:可通过实时分析不动产登记情况,研判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房地产形势等,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