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因为经营不善而中途关店的现象并不少见,义乌宾王路上一家健身馆便是其中之一。去年8月中旬,该健身馆突然关门,因此产生的服务合同纠纷持续至今。3月13日,义乌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该健身馆返还刘女士等263人办卡费、私教费等合计688058元。
刘女士等263人是义乌这家健身馆的会员,充值了健身年卡或购买了私教课。去年8月17日,该健身馆在没有提前通知会员的情况下,突然终止经营活动。当天,部分会员得知老板“跑路”的消息后,赶到健身馆哄抢健身设备。此后,该健身馆一直停业,始终无人出面处理善后事宜。
“不管去店里还是给老板打电话,都找不到人,卡里还有好几千元没消费完呢!”刘女士焦急地说。除了刘女士,这家健身馆还有200多名会员同样犯愁。“大家的办卡费、私教费等加起来有70多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啊!”四处维权无果后,刘女士等263人选择集体起诉到义乌法院。
义乌法院审理后认为:刘女士等人与健身馆之间的服务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双方均应按合同约定及诚实守信原则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刘女士等人在健身馆办卡、充值、消费,健身馆理应提供相应的健身服务。然而,健身馆单方面终止履行合同义务,致使刘女士等人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已构成根本性违约。刘女士等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健身馆也应退还剩余的充值金额。
近年来,无论是成年人出门健身、美容,还是孩子们去店铺里拍写真、洗澡,哪怕是日常理发、吃饭,都会遇到各路商家发起的办卡攻势。大多数人难以抵挡商家扑面而来的热情和充值优惠,最终选择办卡。可是,并没有多少充值卡能用到最后。
律师表示,类似健身卡交年费等预付式消费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普遍。究其原因,一是预付式消费免去了每次支付的麻烦,以会员身份消费更加便利;二是很多经营者抓住消费者难以抵挡销售热情和附赠优惠诱惑的心理。
办案法官提醒市民,要尽量选择规模较大、声誉较好的品牌店办卡;充值时,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不要一次性充值太多;办卡时,最好和经营者签订书面的服务合同,对相关条款进行约定,以便维权有据。如遇纠纷,应及时向消保委反映情况。若无法追偿,则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