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遍布乡村的政策宣讲、形式多样的积分兑换、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种子”植播于城西街道,以各种方式融入村民生活,在村民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出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道德银行
展示文明实践新风尚
“杨某生,垃圾分类投放错误2次,扣1分。”“陈某俊,清洗垃圾分类桶1次,加1分。”5月9日,记者在上杨村看到了一本道德银行积分记载,这些道德银行积分,充分说明,上杨村已将文明之风落地生根。
“道德银行的积分结果与村民年终村集体收入分红挂钩,所以垃圾分类的开展情况也与村民的切身利益相关。”上杨村党支部委员杨文生说,每月,上杨村的垃圾分类收集员都会根据每户农户分类准确率进行“优、中、差”三个等级评定,对获得优秀或差评的农户在道德银行积分上进行相应的加扣分。
“看到账户上的积分慢慢增长,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71岁的村民杨传荣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斯路“宣讲”
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
多年前,何斯路村开设了斯路晨读班,每月农历“逢二、五、八”的早晨,围绕“一讲政策、二学礼仪、三做好事、四练太极、五唱村歌”开展活动,让村民感受到不一样的农村文明实践新气象。
“政府提供场地,我们有了阵地,可以更便捷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斯路晨读班教师何樟根说,凭借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他主动申请担任宣讲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等相关内容用拉家常、讲故事、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给村民。
为了宣传垃圾分类,晨读班成员自发成立了5个垃圾分类监督小组,承担起垃圾分类检查督促的任务,不仅是对本村的村民,对于外来的游客也要求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村民把斯路晨读班称为‘没有屋顶的课堂’,我们利用这个课堂把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生态保护新时代文明理念传播给村民。”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说,村里的老年大学、夏令营等已有的载体都将成为新时代文明理念宣教的新课堂,让村民更诚信、友善,使村庄更文明、和谐。
斯路晨读宣讲,是城西街道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活动的缩影。今年以来,城西街道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通过覆盖广、易听懂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等新风尚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声”入人心。
“十二分制”管理
让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子明,你来看看,我这回垃圾分类都正确吗?”5月8日下午,夏演村70多岁的王奶奶见到志党员志愿者后,将家里分类好的垃圾拿出来接受“检查”。据悉,夏演村将推进垃圾分类作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重要内容,并组织党员志愿者每天在村里巡逻检查。
八一村利用乡村广播、三级作战微信群等途径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其作用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日常工作中。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垃圾分类评比,并在村荣辱榜上进行公示,增强村民的荣誉感、获得感。
一直以来,城西街道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并严格实行党员“十二分制”管理、志愿服务积分管理等考核制度,营造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让文明实践成为每一位城西人的一种自觉和习惯。
此外,城西街道“信仰树”志愿服务联盟拥有9支队伍、3709名志愿者。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长效化、机制化,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晓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功能,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