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浙江日报》7版
“谢谢你们,那么快就帮我解决了难题,你们的热情服务值得点赞……”日前,经过义乌市城西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的调解,黄师傅顺利从工厂拿到因离职纠纷被扣押的一个月工资后,特意来到矛调中心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城西街道矛调中心自运行以来,按照将矛盾纠纷通过“一个大厅多个窗口”受理化解的思路,运用民情民访代办、老娘舅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多渠道综合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来访“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从而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一站式”服务 化解矛盾纠纷
走进城西街道办事处一楼,“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牌子十分醒目。该中心设置了来访接待区、矛盾纠纷调解区、公共法律服务区、社会心理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块。矛调中心负责人冯正军说:“群众有纠纷,自行到中心或通过村代办员向中心反馈,可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最多跑一地’甚至‘一次不用跑’。”
城西街道分水塘村14岁的小陈在家门口骑车时,与同村张师傅所背的4米长钢管发生了擦碰,小陈额头被撞出了8厘米的伤口。双方就赔偿问题一直僵持不下,在村矛调中心调解4次、共建委矛调中心调解2次后均未协商成功,最后来到了城西街道矛调中心,调解员老俞通过一整天的动情晓理、循循善诱,最终使双方对赔偿方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其实,一些纠纷升级造成恶性事件和越级信访案件,多源于矛盾久拖不决。”冯正军说,“最多跑一地”打造的“一站式”服务不是做矛盾纠纷的“转手掌柜”,而是要做“终点站”,做到“谁首接、谁负责,谁首办、谁负责,谁代办、谁负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让干部跑腿 让数据跑腿
做优“一窗受理”体系,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的背后,是城西街道编制的一张矛盾排查、化解网络。通过充分利用“党建+单元+人民调解”三级作战体系在矛盾纠纷排查中的预警作用,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并建立了“老俞调解室”、“西城老娘舅”、妇联“家事和姐”等专兼职结合的精干调解队伍,发挥民情民访代办制度作用,引导各村居“五老队伍”、乡贤等力量共同参与矛盾化解。
“最多跑一地”改革,不单单是要干部多跑腿,更多的是让数据多跑腿,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治理作用。走进矛调中心,工作人员小傅正在电话连线来访人,耐心地解答来访人的法律问题。街道同时依托“四个平台”的精密智控系统,各项矛盾纠纷等社会治理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精准掌握和分析研判基层社会治理热点、难点、盲点,为群众提供更精细、更精准的服务,”冯正军表示,信息技术是支撑,通过联合城西派出所推行“一警情三推送”联勤联动机制,开展“数字乡村一张图”试点,与共建委、村社两级矛调中心“无缝”对接,共同为综治工作“最多跑一地”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