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美展示羌绣
中国义乌网10月2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吴峰宇)小巧的羌绣香包、大气的羌绣装饰画……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B2馆,汶川县草坡乡红姐羌绣专业合作社带来了百余件特色羌绣制品,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
“借助义博会,我们的羌绣产品销路更广了,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林福美是草坡乡红姐羌绣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是她第三次参加义博会。每当有客商走进展位,林福美都热情地展示解说着。
林福美是羌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她非常希望羌绣能够和义乌小商品结合,既能丰富羌绣产品种类,增加实用性,又能有效打开销路,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美丽独特的羌绣产品。
汶川有所需,义乌尽所能。为帮助汶川群众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实现共同富裕目标。2018年以来,义乌按照“党建+X”的帮扶模式,科学分析两地特点,按照精准扶贫扶真贫的要求,创新性提出“来料加工+产业培育”的方式,与汶川签订来料加工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帮扶汶川全面承接和培育来料加工产业体系,提升汶川造血功能,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今天展示的无痕内裤,是义乌运过来的原料,经过简单组装、加工制作而成。”汶川羌妹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梅先后多次到义乌接受来料加工专业技术培训,是汶川县最先建立起来料加工车间的羌族群众,也是最先参加义博会的企业之一。如今,在她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里,员工大多是汶川威州镇、绵虒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妇女老人。
“以前来料加工只做头道粘胶工序,现在要完成五道工序,加工单价从0.39元一条,提高到了0.8元一条,手头快的一天也能挣七八十元。”据杨梅介绍,随着当地群众加工技术的娴熟,来料加工正在从简单化一步步向专业化迈进。
据介绍,截至目前,汶川已在全域建立了35个来料加工车间,购置并投产使用的生产设备共计80台,有千余名各族群众从事来料加工,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特殊群体。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汶川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发展来料加工既拓宽了义乌和汶川两地扶贫协作合作领域,也积极回应了汶川老百姓居家灵活就业的强烈期盼,为汶川群众脱贫奔小康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