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吴德光,1929年出生于浙江义乌市龙回村,1949年渡江战役后正式入伍,先后担任炮兵、通讯兵、炊事兵。曾加入第二批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出国作战五年,回国后退伍返乡务农。
中国义乌网11月30日讯(记者 万怡珍 陈云锋 编辑 童晓)走进吴德光的家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照片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到如今崭新的全家照,随着时光翻过的是一个家庭的变化,而伴随着这些变化的背后则是时代的发展巨变。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92岁的吴德光依旧耳聪目明、腿脚利落、精神矍铄。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一曲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赞歌。在抗美援朝期间,这段炮火硝烟中的岁月,是许多老一辈刻骨铭心的经历,也是老兵吴德光一生难忘的回忆。
1949年渡江战役后,20岁的吴德光选择参军入伍,先后担任炮兵、通讯兵,随后成为了第二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当时命令下来,让我们上火车,去抗美援朝,我没有老婆小孩,所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也不怕死,我就上了。”当问到为什么会去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吴德光如是说。
火车从苏州出发,开了7天7夜,到了安东(辽宁省丹东市的旧称),上面命令休整一周。一周里,吴德光他们集中学习了朝鲜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一周后的晚上,队伍就出发了。“为什么是晚上出发呢?因为白天有美国人的飞机会巡逻,一动目标就暴露了,要扔炸弹的,只能晚上走。一共花了22天22晚,从鸭绿江到三八线,路上根本看不到人,粮食和后勤都供应不上来,有时候三四天都吃不上东西。”时隔70年,老人的记忆有些漫漶,但某些细节仍十分清晰。
朝鲜战争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停战谈判时,他们就进行日常训练、挖战壕、打坑道。后因炊事兵缺乏,吴德光便从通讯兵调去当炊事兵。“一开始我是不愿意的,后来领导跟我谈话,说实在是缺人,我就上了。”吴德光说,“我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就听领导的,只要领导让我干,我就干!”
停战协议签署后,吴德光所在的部队退至三八线后,进行后方建设。每日除去日常训练,就是建造民用住房,要说最开心的事,就是偶尔去山中打点野味加餐了。几年后,吴德光跟随着大部队回国了,当时的他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回到原部队继续当兵,二是复员,他选择了后者。
“国家解放了,不需要再上战场了,我要回家去侍奉我的母亲了。”攥着手里的纪念章,老人的故事似乎已经讲完,但又好像没有讲完,眼睛里隐隐流淌的那份追忆让人动容。
回乡之后的吴德光踏实本分,辛勤劳作,养育了5个子女。现在吴德光四世同堂,幸福美满,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从来不会要求他们一定要跟着我学,一定要去当兵。只有一点,不要干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