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年俗文化“义”家亲 心之归处是吾乡

发布时间: 2021-02-07 09:52:4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林晓燕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银苑社区书法爱好者为留义外来建设者子女写“福”。

江滨社区邀请留义外来建设者和邻居们一起包包子。

绣湖社区党员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掸尘”并张贴春联。

河南永城商会走进词林社区,为留义老乡送家乡年货。

江滨社区慰问留义外来建设者,并送上饺子和新年礼物。

亲子家庭开展新年诗会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实践所邀请留义外来建设者到酒店品尝义乌特色美食。

稠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教授制作网红奶茶。

  中国义乌网2月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林晓燕)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不知不觉,马上就要“过年”了。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这个春节不少外来建设者选择了留义过年。

  说到“过年”,自然少不了对“年味”的推崇。为了让外来建设者能充分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年味,义乌各地精心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无论来自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留在义乌的你们、我们、他们,都是“一家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让我们一起在回忆和憧憬中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年俗文化“义”家亲,心之归处是吾乡。

  1曾记否,儿时的那些“年”

  年复一年,我们在不断找寻着来处与远方,不断找寻着诗和面包。在过往时光里,有英姿勃发,也有物是人非,但更多的是深藏在记忆中的“年的味道”……

  片段一:凌晨四五点,家里的灯早早就亮了,隔壁村请来的师傅在门口摆弄着工具,父母交代几个孩子先待在房间里别出来。不久,门外传来几声猪叫,等父母唤我们出去时,原本猪圈里的那只年猪已成了“份子”:四五份两三斤的夹心肉,是要送给要好邻里的;猪头、“腿腕子”是大年三十要用的;其余的要做成腌肉,吃上一年。

  片段二:那晚家里肯定很热闹,姑姨婶娘、表兄表妹齐聚一堂。大人们或在堂屋里帮忙,或在灶头烧火;小孩子们则大多围着正在切麻糖的师傅,盯着每次刚切出的麻糖,抢着尝鲜,这时耳边常常会响起类似“小心刀子哦”的声音。也有淘气的小儿,会偷偷用一根手指伸到锅里去蘸黏稠的糖水,一不小心就被烫得龇牙咧嘴。

  片段三:暖阳普照的冬日午后,母亲扎着围裙,戴着帽子、袖套和口罩,先用旧床单把箱柜遮住,然后指挥我们几个把脸盆架、缝纫机什么的搬到门外,而后就开始拿着一根顶端类似笤帚的特制竹竿满屋子忙开了,目标是天花板上的蜘蛛网、门梁上的灰尘……等母亲忙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招呼我们赶快去洗澡。

  对很多人来说,以上这几个类似杀年猪、切麻糖、掸尘的片段应该不陌生,回想起小时候家里忙得鸡飞狗跳的情景,还真是温馨。记忆中,我们的祖辈、父辈都曾将春节过得有滋有味,而那些传统习俗也成为多少人儿时的期盼。

  2可知晓,义乌有农家“三乐”

  一般人都知道,农历十二月为“腊月”。据说,古时候也称为“蜡月”。这种称谓主要是与岁时之祭祀有关。据《风俗通·礼典》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隋书·礼仪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开皇四年十一月诏曰: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替之意。”是说腊包含有新旧更替、辞旧迎新的意思。

  腊月是一年中的岁末,正值寒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而在这过程中,前三季都比较忙,只有到了冬藏之季才相对空闲,为此,祭祀往往放在年底举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举行腊祭较为频繁的岁终之月称为“腊月”。“一进腊月门,全家忙过年”,可以说,腊月的相关习俗是很多的,先从制作新衣开始,而后喝腊八粥、办年货、祭灶神等成为腊月间的每一个符号。

  说到义乌的腊月年俗,很多年轻一辈说不出个所以然,少数人提到了切麻糖、做香肠、掸尘等。而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的认知里,切糖、杀猪、酿酒称得上是义乌农家“三乐”。

  以切糖为例,它应该也叫切麻糖,又称“年糖”。按义乌风俗,每年腊月很多人家都会用米、粟、花生、豆、芝麻等加以烘炒或炮烙,然后拌上调煮的红糖,最终制成冻米糖、粟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多种“年糖”,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用老古话说,这是迎新年除旧岁的一种标志,也是庄稼人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为新春佳节增添食品花样。

  再来说说腊八粥。据了解,歌咏记载腊八粥的诗文颇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宋曾在义乌当过知县的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所记载的:“十二月八日,即寺院与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粟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有人尝试着对义乌腊月习俗进行归纳小结,大致是这样的:在农历十二月也就是腊月的十五左右,大家会开始准备年货,比如做香肠、腌猪头和猪肉,同时,还要买瓜子、开心果、山核桃等一些茶配,准备亲戚来拜年喝茶时用;要抽空把家里好好打扫一遍,把可以洗的桌椅、菜厨等搬出来洗洗晒晒,这就是“掸尘”;大年三十前两天,农村很多家庭都会摆上煮好的全鸡还有猪头祭祖,这个就是“谢年”。

  都说义乌十八腔,东南西北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如,像赤岸一带很少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但很时兴腊月“做酒”;廿三里方向的村民热衷年前做麻糖;佛堂这边的家庭主妇喜欢自己去菜市场买材料做香肠。

  3皆可亲,天南海北一家人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或许在不断改变,但过年那份浓浓的情怀始终未变。

  如今,我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而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由于工作的原因、个人的因素或是一些突发情况,对于这些传统的年俗文化,有些人无暇顾及,有些人淡然处之,还有一些背井离乡打拼的游子只能在心里怀念。

  义乌,这座新兴的国际商贸名城,开放、包容,她的魅力在于市场,在于特色,更在于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义乌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既有以鸡毛换糖、敲糖帮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又有以“义乌三宝”为代表的饮食文化;还有以道情、小锣书等为代表的曲艺文化;以及以颜乌葬父、孝感天地为代表的孝义文化……这些都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为了让“留下来”的外来建设者能充分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年味,义乌诚意满满、惊喜不断,除了干货十足的“大礼包”,还精心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稠城街道组织开展“‘义’起过年真有味”主题活动,围绕品尝和学做义乌特色美食,让留义外来建设者提前感受浓浓的年味;

  上溪镇为留义员工免费拍照寄包裹,将年货和祝福寄回家;

  稠江街道举办“家书万金、黎明有礼”留义过新年活动,将外来建设者手写的家书邮寄给远方的亲人;

  江东街道开展给留义家庭送一副春联,给留义家庭送一对灯笼等十项暖心行动;

  商城集团组织相关留义员工和本地员工一起,热热闹闹地写春联、包饺子、剪纸窗花……

  “年”味更浓,温情不变,他乡似故乡。过年,象征了来年的精彩,展示了未来的希望。当下,春节年俗有的已融入当地城市文化的血脉中,有的正在传承中经历蜕变和升华,逐渐成为当地一种新的节日风尚,创造出一道全新的文化风景线……

  

【专题】留义乌 过大年 网络中国节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