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1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晓)“18年了,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了却多年的心愿,太激动了。”8月31日下午,义乌赤岸镇水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来自该镇小康苑的住户朱师贵开心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一本不动产权证。据悉,这是义乌发放的首批异地奔小康农户不动产权证,解决了时隔18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据了解,小康苑是赤岸镇第一批山区移民安置小区,也是义乌市首批异地安置的集聚区,其中涉及赤岸镇14个村共122户。
2002年,赤岸镇政府开发建设移民安置小区(一期)项目,建设水平房90套,安排垂直房32户,并于2002年5月开工建设。2003年12月,赤岸镇政府将建成的90套水平房抽签安置给晓丰、慈溪、蒋坑等14个村90户农户,如今该90户农户都已入住。
“当时,我家共分到220平方,一套120平、一套100平。”今年69岁的朱师贵分到房子后,由于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两套房子迟迟未能办证。2017年,为了住得宽敞舒服,朱师贵夫妻俩将其中100平的房子卖掉,置换成了140平的房子,“对方早就把房款结清了,却因为没证,迟迟无法过户,焦心啊。”
“房子没有产权证,老百姓就无法进行房屋交易与抵押,他们心不安,我们更不安。”水岸社区党委书记毛允和说。18年间,朱师贵及其他农户一直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但都因涉及村庄多、农户意见不统一等原因未能解决。2018年12月,水岸社区正式成立后了解到大家的办证需求,第一时间向赤岸镇党委政府反映。随后,赤岸镇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研判,将解决异地奔小康农户办证难问题当做攻坚克难的重点工作,积极与市自规局、建设局、社区办及行政执法局等多部门对接,为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开通“绿色通道”。
据介绍,由于小康苑早年建设时未办理房屋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验收,设计标准与现行标准不一致,且当初办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与实际建设不符、无施工许可,外加审批安置面积与实际建设面积不符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过程初期困难重重。赤岸镇摸着石头过河,委派专业公司对小康苑进行消防安全评估,督促整改,并成立专班,协调各科室联合审批农户资料,积极与上级政府对接,清单化列问题、排方案,争取政策支持。
去年以来,在赤岸镇党委、水岸社区党委及多部门联合,农户们积极配合之下,异地奔小康农户中共有48户顺利审办了不动产权证。“接下来,我们将陆续为农户们发放不动产权证,预计首批48本证将在10天左右发放完毕。”毛允和表示,剩下的农户将为其补办审批用地手续,督促其拆除旧房,注销相关产权证后进行办理。
据介绍,这是赤岸镇2002年首批异地奔小康安置小区不动产权证办理成功的案例,也是义乌市首个解决成功的异地奔小康历史遗留问题。小康苑项目的处理过程,让义乌探索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流程,为义乌各镇街及其他县市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样板和经验。
赤岸镇人大副主席陈彬表示,接下来,该镇将以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积极为异地奔小康农户办证提供便利,助力他们早日拿到不动产权证,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