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假日,在上海长宁区华阳街道的一处花园内,一场“月饼大改造”正在进行。曾被“全网群嘲”的五仁月饼,在两位厨师的改造下焕发新生:五仁馅配上椰枣,做成了方便携带的能量棒;切下来的饼皮配上酸奶、水果,就是颜值与味道兼备的酸奶水果杯。如果月饼太多改造不过来,则请捐赠者直接寄往食物银行,进入分发程序。上海多家公益机构和行动小组联合发起的这场“零废弃月饼大作战”,因为“零浪费”受到市民称赞。(9月20日中国新闻网)
这样的行动确实值得点赞,更值得各地借鉴。毕竟这是很多家庭普遍遇到的难题。一项针对3505名消费者的调查则显示,34.1%的消费者表示往年中秋节的月饼都会吃完,18%的消费者表示会剩一点月饼,34.7%的消费者则只吃了一部分,也有4.9%的消费者表示会剩很多。特别是月饼的社交属性让部分对月饼“不感冒”的民众背负上“甜蜜的负担”,朋友送来的节日月饼,不收怕人没面子,收了又实在吃不下。而且还有老人怕浪费了,不得不早晚都强行吃月饼,反而对身体不好。由于找不到出路,硬吃的还得硬吃,要扔的还得继续扔。
上海想出来的这个办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厨师教市民将剩余月饼变为日常美食,不但让市民换了口味,还让市民学会了这一方法,便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传播,带动更多人“废物利用”。而充分发挥食物银行的作用,则让那些喜欢吃月饼而没有条件买各类月饼的家庭,也享受各种口味。这也得益于食物银行。2015年,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在浦东塘桥落地了中国首家社区型食物银行,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多个循环点。而且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起了庞大的食物信息数据库,确保每一份进入循环利用网络的食物都是安全可靠的,既避免了浪费,也惠及了困难户。
更值得点赞的是,“零废弃月饼大作战”的“零浪费”之旅,也受到的商家和食品厂、餐饮店的好评,他们纷纷前来接洽捐赠事宜。活动组织方表示,正在加紧联系分布在湖南、安徽、北京、浙江、江苏等多地的食物银行,共同进行余量月饼分发。如此一来,行动由上海辐射全国,可以说是一次厉行节约的经典教案。
这也是一个启示,对于有些人的买买买而造成的闲置性浪费和消费更新换代闲置的产品,除了网上二手平台的交易外,像食品这类的商品,应该有一个更完善的从购买、闲置到再利用的消费循环链,这既是更好地利用资源,也是对低碳环保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