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24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何冬圆)从寂静到繁华,从按下“暂停键”到全面“重启”,如今的义乌,日子正在逐渐回到往常,人间“烟火气”在夏日被重新点燃。
“晨光初现炊烟起”
这一天,义乌人期待已久。不少市民走出家门,走进餐饮店,在饭菜蒸腾的氤氲中,边吹空调边吃饭,与家人、好友畅谈,吃上熟悉的那一口,总算实现了静默期间许下的愿望,好不惬意。
热气腾腾的包子,滋滋作响的油条,香气扑鼻的东河肉饼……今天(8月24日)7时,雾色朦胧中,贝村路附近的几家早餐铺开始升起袅袅烟火,食客们的闲聊声让人心安。
两名店员在窗口前快速地挑拣打包,时不时还要提醒后面排队的顾客提前扫描防疫码。“两个东河肉饼,一碗小馄饨。”吴先生是这家店的老顾客,他说,东河肉饼带回去容易变冷,和堂食味道相差甚远,当天终于可以坐在店里堂食。“吃上这一口,便觉得一切等待都值得了。”吴先生觉得味道依旧熟悉,很是想念。
同样,早餐店主何女士,看到顾客进店,坐下堂食,心情难以言表,连叹不易。来之不易的堂食,让她充满希冀。“虽然恢复堂食了,但我们还是建议大家打包。”
所有的烟火气都在这时候袅袅升起,而车水马龙,也在买早餐的吆喝里鲜活起来。
走进廿三里工业园区,防疫和生产正有条不紊地并行着。在浙江棉田针织有限公司厂区内,员工们经过扫防疫码、测量体温、全身消毒、口罩更换后进入车间。伴随着机器转动声,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满负荷运行,在确保合规、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时间,最大限度“抢”产量。“员工可以在厂区内进行核酸检测。”公司负责人黄水清指了指不远处的核酸采样点,表示街道为其解决了不少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久违的堂食是一种享受和仪式感”
“太久没吃火锅了,一直特别想念。”“排队等座也是一种幸福。”时近中午,在义乌之心,数家餐饮店开放堂食,各家排队取号、叫号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各家店门口摆放着防疫码、测温仪、免洗消毒液等,店员引导顾客测温,戴口罩,一扫三查,错位间隔落座,遵守防疫秩序。
门口接待的店长杨金龙一边接电话,一边为顾客取号。他介绍,昨天便做好了食材、人员、环境的准备,为保证新鲜,备货量为日常的60%。
中午12点,在一家火锅店,熟悉的碰杯声中夹杂着火锅翻滚的冒泡声,备菜区的师傅利索地将切好的毛肚、牛肉平铺装盘,烟火气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传出窗外。“久违的堂食是一种享受和仪式感。”毛先生一家三口来店内打卡堂食第一餐,脸上洋溢着笑容。
电梯口,记者撞见外卖“小哥”张水龙的时候,他的手里提着四份奶茶。“奶茶甜品单子多了不少,大概都‘憋坏了’,更加渴望用甜食来治愈吧。”
说话间,“叮咚”一声,手机里又进来一个甜品单子,他加快脚步,大步流星地转身去取餐。
期间,他额头上沁出涔涔的汗珠,到了商场头盔也不摘,“时间紧,脱帽戴帽还要费时间,干脆就不脱了。”整个午高峰3个小时,他送了30单左右。
在“曹玩食府”,不少说过“疫情过后一定来打卡”的食客如期“赴约”,这种久别重逢的亲切感,让店主曹俊扬更觉得弥足珍贵。店内人数并不算多,大概只有正常情况下的一半。气氛也称得上热闹,但是显得小心翼翼,生怕这种烟火气转瞬即逝。戴着口罩的服务员的脸上,看不出具体的表情,不过眼睛里那一抹淡淡的微笑是实在的,不会骗人。
“朋友,好久不见”
“你好,请问你们是可以堂食了吗?”
“对,我们恢复堂食了。”
午后,在临江社区的一家咖啡店内,店主黄日华告诉记者,今天一早他的电话就响声不断,每一位打来询问的客人都压抑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相约而来的都是老面孔。”
前一天,所有店员打扫卫生、消杀,把各个角落、窗玻璃都擦了一遍,准备好口罩、测温仪、消毒喷雾等防疫物资,咖啡豆也上新了。
堂食还带着社交的属性。正如一些顾客所说,坐在这里,才能感觉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了,这“秋天的第一杯咖啡”虽迟但到。
记者了解到,静默期间,黄日华也没有“闲下来”,制作了千余杯绿豆汤、咖啡等饮品免费送给“疫”线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
悦桂坊街区内,“烟火气”伴着“咖啡香”,在傍晚的一场急雨中酝酿、发酵。店家们在变化中保持着信心定力,同样构成了最令人动容的温暖烟火气。
大街小巷第一时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义乌江边炫彩的灯光照常点亮,如常繁华的义乌正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