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红军讲故事(资料图)
“百工坊”暑期红色研学活动(资料图)
“中秋节就要到了,我们正在筹备有关活动,欢迎孩子们和家长前来体验。”9月2日上午,在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的百工坊内,一位老师说道。
分水塘村位于我市西北部的大峰山、大草坪脚下,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先生的故乡。近年来,分水塘按照全面保护、深度开发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整村改造提升,加速推进“一街一居一房一馆”建设,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努力打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红色高地、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全国红色宣言瞻仰圣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望道信仰线的起点,红色文化也反哺分水塘村,该村的红色产业经济不断升温,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今年6月,为了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城西街道邀请百工坊研学基地入驻分水塘村。百工坊作为义乌最前沿的乡村文创连锁空间,立足浙中美丽乡村,依托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深耕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开展非遗手作、研学旅行、自然教育,以及青少年户外教育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目前设置了十六大研学项目,包括草木染、布艺、铜艺、剪纸、竹编、草编等传统非遗类项目;木作、瓷画、根艺、陶艺、拓印、摄影、茶艺等传统手艺类项目,节气自然、农耕体验、定向运动、户外探索等自然探索类项目。
“7月份,我们接待了4个夏令营团队,总共一两百号人,以小学生为主。孩子们来到这里后,都会换上红军的服装,走遍村里的红色打卡点,听老红军讲述当年的故事,在百工坊体验各种非遗项目,一天下来,别提有多高兴了。”百工坊项目负责人说,9月下旬至10月通常是各学校秋游时间,到时候分水塘村的人气会更旺。
据悉,分水塘村餐饮、民宿、研学等现有业态将广泛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让红色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做大做强红色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