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29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荟颖)“我总是想着不劳而获,所以偷了别人的东西,又因为经常偷东西,所以不敢与别人正常交流,但在拘留所的这段时间,管教民警面对面的对我心疏导,让我知道人生的价值……出去以后我一定遵纪守法,脚踏实地找份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近日,因为盗窃行为被治安拘留的李某,在义乌市拘留所拘留期间,写下了1500多字的悔过书。
此外,在李某出所一个月后,他还特意寄来感谢信,信中写道非常感谢义乌市拘留所,是管教民警的耐心教育、心理疏导,让他重新找回了人生的自信,目前他已经找到了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到了第一份工资。
因当前社会处于经济加速转型发展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为最大限度实现教育挽救目标,使拘留人员认错改错,服务社会稳定大局,义乌市拘留所根据“公安大脑”建设要求,依托智慧监所应用,积极探索监管新思路,创新“阳光心理”疏导机制。
该所根据拘留人员的违法经历与心理特点,在执法规范化、管理人性化前提下,开展对在拘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此提升拘留所安全稳定、强化管理教育水平,真正实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工作要求。通过对拘留人员心理测评问卷、心灵课堂、感化疏导等多项工作,着重提升提高在拘人员自我管理约束能力,重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义乌市拘留所所长王强介绍,当前拘留所建有心理咨询室两间,并在所内组建了“阳光心理”疏导团队,其中三名管教民警,具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可以对在拘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有效处理拘留人员的心理状态波动,减少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不和谐因素。截至目前,该机制运行以来,再次违法“多进宫”人员同比下降63%,取得了巨大成效。
在疫情防控期间,义乌市拘留所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慧监所多媒体等应用,播放心理解压短片,为缓解在拘人员异常心理波动。根据在拘人员违法特性及家庭关爱缺失、教育不足、经济困难等客观因素,开展心理疏导专项行动,更新完善教育疏导方式,通过亲情电话、线上视频会见、举办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亲情温心教育等活动,确保在拘人员出所后能真正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末端反哺前端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