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守望义乌 正文

义乌市民购房后骚扰电话不断 业主:不胜其烦

发布时间: 2023-05-08 16:43:11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蒋守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5月8日(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晓)“你好,你家XXX小区的房子有在装修吗?我们可以提供全案服务”“大哥,您好,我是XX装修公司的,请问您的房子需要装修吗”“先生,我们是卖中央空调的,有空的时候可以来我们店里了解一下”……

  你是否接到过类似的陌生推销电话?对方在电话中不但知道你在哪个楼盘买了房,甚至是你的姓名、购房户型、面积等信息都了如指掌。

  近日,有多位市民向中国义乌网爆料,自己新买了一套商品房,从楼盘开始交付后,频繁接到各类家装、家电、家具、建材的推销电话,多的时候甚至一天会接到六七个。在电话里,商家们各种“热情推销”,让人不胜其烦。

  “这些推销电话不定时打来,他们能清楚地报出我的购房信息,让人又烦又怕。”购买了义乌市中心望某某楼盘的市民张女士说,“房子是去年交付的,推销电话从交付前就开始打了,交房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接到了无数个推销电话。刚开始接到这些电话时,我还比较礼貌地回绝,后来真的打得太多了,只要对方一开口我直接挂了。”张女士多次以“不胜其烦”“不堪其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佛堂镇悦某某楼盘的业主吴先生无奈表示,自己对个人信息被泄露并被用于商业推销非常不满,但却很难掌握确切证据以致投诉无门。“真心希望能有部门对售楼环节进行监管,对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对违法违规泄露客户信息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查处。”吴先生说,“我问过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很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同事在他们小区的业主群向开发商、物业提出过质疑,对方不出意外地予以否认。”

  还有市民坦言,看到陌生电话陷入两难,“因为工作怕漏接重要来电,但又经常在工作或者有重要事情的时候,还要分心接听骚扰电话。”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网上存在大量类似新闻报道。从以往的房地产信息泄露报道来看,较常见的泄露源头主要为房地产销售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两种渠道。近年来多起国内曾公开的各地公安系统抓捕销售户主信息的报道中,嫌疑人身份多为房地产商内部人员,而落网的“同伙”,往往都是第一手货源商家。

  潮新闻+

  公民个人信息作为社会信息的一种,承载着诸多的身份利益和财产利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被肆意侵犯已干扰人们正常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202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