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少年兄弟赴战场 一生无悔跟党走——听志愿军老战士讲述峥嵘岁月

发布时间: 2023-08-01 08:44:20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卢丽珍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何兆兴(右)、何四弟兄弟俩

兄弟俩的退伍军人证明书。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多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唱着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抱着保卫和平、保卫家乡的信念,毅然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如今,这些志愿军老战士有的已经离开我们,有的已步入鲐背之年,但“最可爱的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城西街道毛店桥头村上田畈自然村,听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何兆兴、何兆桂(何四弟)两兄弟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热血少年保家卫国

  “入朝作战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的很艰苦。”坐在客厅里,91岁的何四弟提到抗美援朝,思绪渐渐打开。

  1933年,何四弟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1951年1月,当地政府组织青壮年开会,动员大家参军入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动员会上,口号喊得震天响,听得何兆兴和何四弟热血沸腾。兄弟两人没征求家人意见,当场就报了名。回到家后,任凭母亲如何劝说,兄弟俩都铁了心要参军去抗美援朝战场。“我一岁左右父亲就去世了,兄弟四人全靠母亲一人拉扯长大。母亲虽然担心我和哥哥有去无还,但最终在我们的软磨硬泡下还是同意了。当时只想到敌人要打过来了,一心要保家卫国。”何四弟回忆。

  1951年3月,时年24岁的何兆兴和18岁的何四弟背着简单的行囊,和战友们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踏上征程,在奉化经过集训后,坐火车抵达朝鲜。

  据何四弟老人介绍,当时的朝鲜战场上,美军飞机如同苍蝇一样,飞来飞去,有时还超低空飞行,依仗着空中优势,对志愿军狂轰滥炸。平日里,战士们只能靠树木、战壕掩身,还要随时躲避美军的轰炸机。“志愿军战友谁先牺牲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牺牲的?不知道。虽然条件艰苦,但丝毫没有改变我们保家卫国的意志。”

  兄弟俩虽一起入朝,却不在一个团,想见一面很难。何四弟老人回忆,印象中,除了战役中的一次偶遇,其他时间都没见过哥哥。

  多次历险死里逃生

  1951年8月中旬,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志愿军的空中“绞杀战”全面展开,每天出动轰炸机轰炸朝鲜北部铁路、公路、桥梁等,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的运输补给线。像何四弟一样的志愿军战士曾一度面临物资短缺的窘境。

  “朝鲜的冬天雪好厚,天气特别寒冷,窝窝头冻得硬邦邦的,战士们很多时候吃不饱。”何四弟说,当时发下来的压缩饼干舍不得吃,怕吃完就没有了。战士们也不敢喝河水,因为美军把细菌弹投到河水中,污染了水源,大家在没有补给时嚼雪解渴。

  后来,何四弟被分派在工兵连,主要负责修筑炮火工事,“工兵不用在前面冲锋,但经常要挨炮轰。”在前线,炮火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修工事要抢时间,何四弟和战友们总是从白天干到晚上,有时连续一天一夜,等工事完成后才能睡觉。

  一次,何四弟和战友们24人乘车前去救援受困车辆,返回途中遇结冰路面打滑,结果一行人全部翻倒在溪中。“当时两位战友牺牲,许多战友受重伤。我从溪中爬起,急忙赶赴3公里外的营部向师部请求救援。”抗美援朝战争中,何四弟还担任过通讯员、警卫员等职务。

  采访中,记者遇到何兆兴的儿子何国军。“近几年,随着父亲年龄增加,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减退。”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听父亲提起过,战场上只要冲锋号一响,明知道可能会牺牲,战士们依旧前仆后继,毫不退缩。父亲说,他这条命是捡回来的。至今,父亲身上还留有被子弹击中的疤痕。”

  在朝鲜战场,何兆兴、何四弟多次幸运地死里逃生。不管在多么凶险的境况下,兄弟俩从未想过退缩,“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枪一响,就什么都不顾了,只想杀敌。”

  历史永记精神永存

  “在战场上,每天都面临死亡危险,您不害怕吗?”

  面对记者如此提问,何四弟老人从容地说:“那时脑子里没有‘害怕’二字,只想着战争能够取得胜利。”

  1953年7月27日,停战的消息像疾风一样来到每一处阵地,每一个防空洞。

  朝鲜停战后,志愿军并没有立即撤出,“虽然不打仗了,但为了防备敌人反扑,那里还是保持着战时状态。”何四弟说,停战后,他亲眼见到战火洗礼后的城市处处是弹坑、断壁残垣,几乎没有完好的房子。

  在那里,何兆兴、何四弟和战友们的任务也变了:帮助当地搞基础建设。何兆兴于1955年回国,组织安排他在新安江水电站工作,直至退休回到老家上田畈自然村颐养天年;而何四弟于1957年回国,先到铁路部门苏溪石渣矿工作。此后,为了家乡的发展,他放弃石渣矿工作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十多年。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还办起了麻丝厂、电器胶木厂,为家乡建设作贡献。改革开放初期,他又办起了货运公司。致富后,他不忘跟党走,多次为修筑公路等公益事业捐款,体现了一位有着七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情怀。

  如今,何四弟老人把公司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在家听听新闻,看看报纸。虽然已是九旬高龄,但读书看报基本不用老花镜,生活基本能自理。

  记者临走前,老人们特意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证书、照片、奖章等物件,“这是党给我们的崇高荣誉,是对所有参战老兵巨大的精神鼓励。党没有忘记我们,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感到无上光荣!我们一生都在跟着党走,这是最正确的决定。”

  历史永记,精神永存。一枚枚耀眼的纪念章,是历史的凝聚,更是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闪亮坐标。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