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方维 正文

义乌:“托举”起的文化艺术 被“看见”的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 2023-08-17 09:34:14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方维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8月16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程雄)“10.6万”“368万”“12.9万”,这是义乌市文联视频号“文艺义乌”内最新三则短视频截至昨天(8月16日)的浏览量。其中一则以“金牌背后的托举”为题的视频在一日之内浏览量破300万次,引发正能量热潮。再次点开这段24秒的短视频,可以发现,“金牌”舞蹈背后,打动人心的是默默托举着、牵挂着的伟大母爱。回归本身,我们还可以欣喜地看到,义乌文化艺术创新源泉活水不断,同时顺应时需,联通圈层力求雅俗共赏和纵横联动。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外兼修”,是一座城市“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恒久底气。近两年,当“文艺赋美”工程“吹遍”浙江,流行经典、硬核摇滚、质朴民谣、古韵国风等不同主题的文艺赋美演出同时亮相义乌的街头巷尾,文艺逐渐走出剧场、遍布城乡,融入生活、美化社会,走到百姓身边。

  一支舞蹈、一段戏曲、几幅山水佳作因别出心裁的创新化表达“曲高不再和寡”。今年,义乌尝试将文艺星火“燃”至互联网,开辟并探索多媒体矩阵,文化艺术借助媒体融合的力量和网络传播的翅膀,飞进“寻常百姓家”。平面化、单一展示型的传统文艺在进行立体式、穿越式的升级,实现沉浸式的视觉效果和更大化的传播效果。文艺因“托举”而不再遥不可及、直抵大众心灵,群众精神需求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丰富。

  今年来,义乌文艺致力于文化振兴,不仅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推动守正创新。在本土文化资源中寻找创新源泉,不断聚焦非遗等文化载体,使得文化传承基因成为一种趋势和亮点。在化着厚厚妆容的脸上,豆大的汗珠密密麻麻往外冒,一颗一颗往下滴,而演员们唱念做打丝毫没有马虎……上个月,一个“赶妆”的视频网络点击量达100多万,演员三伏天“穿袄”送戏下乡的视频“火出圈”,被称为地方“草台戏”的义乌婺剧,再度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

  时至今日,当高雅艺术走下舞台,来到新媒体镜头下,为何还能兴盛不衰,备受青睐?文艺作品在创新中求变,以年轻的艺术家、精良的乐队、优质的行头,饱满的精神食粮却不囿于传统形式,从而抢占到年轻化短视频平台的“一席之地”。

  目前,大多数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文艺作品“通病”就是,“逐新”但不够“走心”“走深”,有“那点意思”但还缺“那个味道”,从而无法历久弥新、心口相传。

  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创作导向。要解决这一“通病”,广大文艺创作者不妨来到群众身边,脚踏实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观照现实,才能创作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大众喜闻乐见、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让艺术真正服务于人民。

  何以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让人民群众共享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笔者认为,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传统文化,关注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更要避免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同时可善于利用电视的高频宣推、网络的前沿探索、微信微博的舆论触发和短视频的精准推送,让优秀的文艺作品形成“多端联动”的破圈矩阵,挖掘“艺术+乡村振兴”“艺术+融媒”“艺术+全民互动”等形式。此外,反应百姓真实生活、引发共鸣的作品更能获得广泛认可,有内涵、亲群众、创新化应成为新时代文艺创造的必由之路。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