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为民 肖俊姣)“纠纷化解了,欠账还上,双方又能继续合伙做生意了。”在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洋娘舅”伊朗籍商人哈米的协调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
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常住外籍人士1.5万人,每年入境流动外商超55万人次。哈米所在的鸡鸣山社区有“联合国社区”之称,居住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位外籍人士。
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 社区供图
在义乌,除了最常见的涉外贸易纠纷,还有因文化、习惯等差异引发的各类矛盾。“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摩擦非常正常,”哈米说,很多时候,外国人与中国人产生纠纷都不愿进行调解,总会觉得中国人是帮中国人的,若是调解人员中有了外国人,那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善。
“洋娘舅”伊朗籍商人哈米 记者 肖俊姣 摄
在一次偶然逛街时,哈米结识了时任鸡鸣山社区书记的何文君。当何文君得知哈米的中文说得很流利且有热心公益的想法时,二人一拍即合,让哈米出任社区的编外调解员。“事业有成让我有一种获得感,但我更喜欢做志愿者带来的幸福感。”哈米说,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老百姓善良热情淳朴,自己非常愿意充当中外交流的纽带,帮助外籍人士融入义乌。
哈米同时用2部手机给双方当事人视频调解 记者 李为民 摄
慢慢地,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只要遇到绕不过去的坎,都会拨打哈米的电话寻求帮助和调解,许多调解成功的居民会为哈米送上一面锦旗。“每一份荣誉对我来说都是责任感。”哈米非常享受这种帮助他人的感觉。
哈米因调解获得的各项荣誉、锦旗 记者 李为民 摄
几年前,哈米开始和当地社区一起培养更多外籍人士加入调解队伍。“浙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让外籍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破除语言上的障碍,可以大大提高调解的成功率,打造更优的法营商环境。”鸡鸣山社区工作人员何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