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16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晓)何为“生态警务”?脑海中脱颖而出的,是一幅幅“警察蓝”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写照。
那新时代“生态警务”有何新作为?记者在义乌廿三里街道感受到了更为多元、丰富的内涵——是山水灵动、鸟雀争鸣、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亦是创业创新、关怀备至、政商携进的营商生态,更是安居乐业、共治共享、齐头共富的人居生态。
8月15日,廿三里华溪生态联勤工作站揭牌
这背后,得益于义乌廿三里街道以“生态为核、全域为体、党政领导、公安主导”为工作理念,首创全域生态共融共治治理新模式。
据悉,该模式由廿三里街道书记、主任任双组长,聚力搭建“一中心、一站、多室多点”的框架,立足基层治理,由辖区派出所主导高效整合自然资源、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农业农村等7部门的63项生态要素,生动拓展“生态警务”常规范畴,不断将生态治理效能转化为基层共融共治的不竭动能,实现不同区块的生态价值有力转化为经济效益,以生态绿为底色,绘就贸工联动、平安善治的多维绚彩。
生态福祉从何而来?
“有人可能在山上违法狩猎。”前不久的一天傍晚,正在巡山的“生态义警”陈根生发现可疑情况后,迅速与廿三里生态联勤指挥中心取得联系。指挥中心第一时间指派华溪生态联勤工作站出动警力,将该嫌疑人抓捕到案,并查获斑鸠两只、捕鸟工具一套。目前该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
作为我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华溪森林公园植被覆盖总面积达22平方公里,被誉为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基因库”“天然植物园”。义乌廿三里警队围绕“山水林草田渔”等多维度,与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水务、应急、消防等部门携手,建成多跨协同的生态联勤工作站,植入生态类违法犯罪打击、野生动植物保护、园区生态治理等14项社会治理功能。
“我们实现多部门联合入驻、实体化办公,以‘生态义警’的身份全方位守护生态安全屏障。该模式试行以来,工作站高效处置了一伙8人的非法狩猎团伙,联合打击非法钓鱼6人。”廿三里派出所“生态警长”骆骏磊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上周末,华溪生态联勤工作站格外热闹,不止是恰逢七夕,站外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式集体婚礼,站内的农特产品展销区、生物多样性科普区等同样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驻足。从象征义乌商贸传奇的拨浪鼓挂坠,到廿三里特有的各类农副产品,再到义乌小鲵、白颈长尾雉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工作站除了实现“生态警务”的高效运作,也成为了销售廿三里特色农产品、推广“廿家”区域公共品牌的新窗口,构筑起一个可学可感、共治共富的重要平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不断深化新时代‘生态警务’,以华溪森林公园为基础提升全域环境‘气质’、优化区域发展‘颜值’,让推窗望景、行路见荫、街角有绿真正成为群众的生活日常。”廿三里派出所所长郭凯敏表示。
从“九龙治水”到“形神兼顾”
“就两天时间,人员全部到位了,你们联勤室真的帮了大忙啊!”前不久,义乌廿三里工业区内变宝饰品企业负责人杨南武在与智饰云生态联勤室值班警员陈雪峰交谈中,无意间透露了企业最近人手紧张、出货困难的问题,没想到经后者与街道、村社协调后,10多位村民紧急“上岗”,该企业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与村社达成长期合作,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护航工程,尤其是对于占有全市六分之一宗地企业的廿三里街道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与信心源。为此,廿三里派出所持续发力“营商生态”的优化提升,主导打破“九龙治水、各管一头”的传统模式,与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7部门合力构建信息互通、会商推进、增值赋能的全新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不断奏响企业发展强音,增强企业主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谈及生态联勤室投用后的变化,义乌廿三里智饰云产业园谢佳琪可谓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联勤室的多部门协同运转,不仅高效完成消防隐患排查、知识产权预警等工作,还能提供了新员工入职法治宣教、定向招工、企业升规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形神兼顾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护航服务。
“无事不扰、有事办好,换哪家企业不高兴啊?”谢佳琪说。
此外,廿三里派出所还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为新时代“生态警务”提质增效,如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多方融合,实现多部门生态要素信息一屏呈现,构建综合指挥中心与各联勤室点高效联动、协同作战的情指行一体化、大闭环运行机制。该机制运行以来,多部门关停消防隐患问题突出企业84家次,处罚金额8.1万元;完成14家油性胶企业替换,从源头降低污染产量;查处扬撒、污染路面案件92起,超限运输42辆次;累计发现、整改闭环各类燃气安全隐患169处;联合开展交通、反诈、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宣传104场次。
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强调“壮大耐心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深化以优化营商生态为核心的新时代‘生态警务’,能够充实企业的‘耐心资本’,不断提升他们面对复杂环境时,依然可以走过从播种走向参天大树这一漫长周期的耐心和勇气。”义乌廿三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日子红红火火才是真”
每天清晨5点左右,家住廿三里街道下朱宅的村民朱利红便会雷打不动地起床晨练,顺便对村里夜市收摊后的垃圾清运情况进行督察,“我是警务室的‘义警’,一圈巡查下来10来分钟就够了,毕竟只有干干净净的好环境,才能红红火火迎客来嘛。”
记者看到,在下朱宅生态共治警务室的公告墙上,像朱利红这样的“义警”还有11位,他们除了多部门的工作人员外,还有的是村民、是租客、是生意人,甚至还有环卫工等基层工作者,“别小看他们,我们上个月打处的‘散发小卡片’的违法线索就是环卫工朱大爷提供的。”廿三里派出所驻村民警陈群浩说。
平安,是村居发展的基石,更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今年以来,廿三里派出所将“村居共治”融入新时代“生态警务”,立足主防建设,压实村居主体责任,切实提高“平安共同体”意识,不断优化人居生态、社会生态,实现平安报表与村居经济报表“两手抓、两手硬”。
据统计,下朱宅生态共治警务室自5月启用以来,流口新登记2979人,较去年同比上升505.5%;电诈警情、盗窃警情、打架警情、家暴类警情等均下降50%以上。
“这个月,我们村夜市的新场地就会全面启用,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200万元。而在我们村做夜宵的生意更是一年比一年好,靠近通宝路的那几家大排档每年利润都上百万元,不少义乌城区,甚至东阳的都跑过来吃。”下朱宅村党支部书记朱宾说,为了进一步构建更加和谐、安宁的村居环境,村里还斥资30万元购入了2辆巡逻用车,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
如今,义乌廿三里街道全域生态治理的警务架构已全面构筑,在将公安工作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传统“生态警务”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公安特色和优势,为新时代“生态警务”注入更为丰富的实践场景与更具价值的区域内涵,真正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转化。
“生态警务关键在于共治、共融,进而实现共富、共享,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社会治理的自我重塑。从自然生态的治理,延伸到营商生态、人居生态、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不仅是新时代社会基层治理的必然需要,也是对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乌廿三里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街道还将持续以“生态为核、全域为体、党政领导、公安主导”为工作理念,做实“微警务”、护佑“大生态”,全力擦亮全域生态治理的“廿三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