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练就农场经营“十八般武艺”——访义乌农创客史力凡

发布时间: 2024-08-29 10:27:4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陈健贤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史力凡推广草莓(资料图)

  在福田街道,有一个现代化农场——绿云家庭农场,它犹如闹市中的桃花源,为不少商旅人提供歇脚之地,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编织一场田园梦。其快速发展的背后,正是农创客史力凡从农业小白到“兴农人”的成长史。

  理工男走上农业路

  “95后”、东北人、理工男,集这些标签于一身的史力凡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新农人”,更不会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带领团队把一大片荒地变成一个现代化农场。

  史力凡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毕业后跟着父亲从事钢材行业。2021年,史力凡放弃家族事业,到深圳某科技公司学习程序开发。如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史力凡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也有着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去年年初,绿云家庭农场董事长王绿云向史力凡抛出橄榄枝,希望他成为农场创始团队成员,负责农场整体规划工作,史力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说起第一次到绿云家庭农场的经历,史力凡印象深刻:265亩的土地上就盖着几个大棚,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我们创始团队都是农业小白,既没有农业知识,也没有专业技能。”或许是因为从零开始,反而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可能,史力凡说,“大家边学习边规划,跑到其他地方请教农业专家,最终确定了打造现代化农场,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种都要‘新’要‘绿’。”

  绿云家庭农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技为先,惠农至上,创新为本,服务优良”的宗旨,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数字化农场打下坚实基础,走在农场里,随处可见新技术:智慧农业物联网设施系统、智慧农业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农业室内外LED显示屏、智慧农业首部加压及注肥系统(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系统部署及外设、智慧农业PC端管理系统……

  新技术为新品种培育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在智慧大棚里,你可以看到6万多株种植在基质上的草莓,可以吃到结在半空中的彩色西瓜,还有许多既绿色健康又口感绝佳的小番茄、大南瓜等优质果蔬。

  曾经连蔬菜苗都分不清的史力凡,现在对自家产品、技术如数家珍。在他看来,农业这条路没有捷径,要做新时代“新农人”,就要学会农创客的“十八般武艺”,包括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营销、乡村经营管理等,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为此,史力凡见过早上4点钟的义乌,也淋过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在闷热的大棚里向农业专家现场请教,还跑到各地优秀农场学习先进技术,带回更好的产品。

  “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新农人”不仅要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要学会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向“兴农人”的转变。

  去年8月起,史力凡开始为农业“充电”,通过电商平台打开农产品销路。“当时看着大棚里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心里很着急,而且农产品不像一般日销品那样有较长的保质期,需要在短时间内打通渠道。”原本害怕上镜的史力凡努力调整状态,拍视频、学剪辑、找题材,天天蹲在田间地头展示自己的生活,吸引流量的同时带动农场采摘游。

  拍了几十条视频,终于爆了一条!史力凡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这条拍摄小番茄的视频突然就被大家广泛转发了,之后几天,农场人流量成倍增长,销售额也涨了5倍。”如今,史力凡已经养成了每天拍摄的习惯,从视频上看,他的肤色越变越黑。对此,他毫不在意,继续泡在大棚里,视频内容从简单的产品推广到农业科普、农创客日常、技术分享等。

  为了让家庭农场内容更丰富,史力凡还带领团队,在农场内设立农业科普展示区、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大棚菜技术交流区、温室蔬菜示范区等多个功能区,通过亲子教育、研学等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现代化农场,到田间地头学习农业知识。

  田园梦成就共富梦

  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绿云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正积极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致力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并把知识和技术分享给更多农人。农场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种植区域,对农产品生产技术进行示范,开展农民培训教育,今年以来已开展培训22场,服务农人800余人次。同时,农场创新“工学一体”孵化联创模式,招引来自12个省市的大学生,通过边工边学,回乡后创办“绿云”分号,形成家庭农场联盟,实现技术、人才、农产品互通,做大做强“绿云”品牌和产业。此外,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为福田街道殿前村、下沈村、宗宅村村集体合计增收30余万元,还给周边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光今年以来,每月发放农民工工资约18万元。

  筑好“黄金台”,引得“凤凰”来。史力凡现正在积极准备科技小院评审工作,他希望通过科技小院引来更多农业人才,培育出更多优质农产品,借着农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带动更多农人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用自己的“田园梦”,托起更多人的“共富梦”。

  采访札记:

  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渐渐远去,生产方式现代化、种养方式集约化、营销手段多元化,让越来越多像史力凡这样的“90后”“00后”青年群体搭上了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快车,摇身一变成为现代“新农人”,赶上了“新农潮”。

  从“新农人”变成“兴农人”,仅靠农业创业者“十八般武艺”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对农业人才的进一步支持与呵护,尤其是真金白银的“及时雨”“雪中炭”。

  近年来,义乌在就业、创业、融资上为农创客提供优惠政策、资金倾斜及服务管理,设身处地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让“新农人”轻装上阵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他们在政治培养、荣誉名誉等方面的道路,实现“新农人”向“兴农人”的转变。此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新农人”中培养挖掘“红色力量”,把党支部建到田间地头,把“新农人”发展成党员共富带头人,以点带面实现广大“新农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他们与乡村振兴实现“双向奔赴”。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